2013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虚假医疗广告为何“偏爱”中医药?

    本报记者 罗朝淑

    打击违法虚假医药广告

    “唉,又是这样的电话。”看着办公室同事一脸的迷茫,冯磊一边挂上电话一边跟他们解释:“又有人冒充我们科学院下属的医疗机构行骗,刚才就是一位外地患者打来的电话,问我们有没有这个机构。”

    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冯磊已经记不清接了多少这样的电话。说起这事儿,冯磊很无奈:“打电话咨询的患者还算是聪明的,起码我们可以告诉他没有这个医疗机构。那些没打电话的患者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上当呢。”

    说起虚假医疗广告,四川成都的卢先生就气不打一处来。两年前,因为皮肤瘙痒的问题,卢先生看了很多医生,尝试了各种中西医治疗的方法和手段,效果却总是很反复。后来他从一个朋友处得知,网上有家专门治疗各种皮肤病的中医医院,据说全是国内很有名的中医皮肤病专家坐诊,只需通过视频看看患者的症状,就能判断出患者得的是哪种皮肤病,患者只要通过邮局或转账汇款后,就能收到医院寄来的独家中药秘方。卢先生上网一看,原来这是北京的一家中医医院,上面刊登着许多治好的病例所写的感谢信,其中一个写感谢信的患者跟自己情况差不多。卢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与“专家”视频聊天,发现“专家”给出的诊断还挺对的,于是第二天就赶紧给对方转账1000多元。一周后,收到一个大包裹,打开一看,是数包草药,卢先生满怀期待地按照说明用了半个多月,结果可想而知,跟没用一样!卢先生于是就上网向该医院讨要说法,可发的帖子一会儿就被删除了,最后只好放弃了事。

    近年来,像卢先生一样被这类虚假医疗广告骗走钱财的大有人在。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月9日通报的数据显示,自国家中医药局2008年建立中医医疗广告监测机制以来,截止到2012年年底,通过监测发现的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就达到了9914条次。

    为何如此众多的虚假医疗广告都打着中医药的旗号?5月9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该局医政司副司长麻颖在接受科技日报等媒体采访时认为,这既有共性的问题,也有个性的问题。

    麻颖认为,虚假医疗广告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从共性上看一是有利益驱动,二是有社会需求。从个性上看,则是由中医药的特点所决定的。

    麻颖解释道:“一方面,整个广告的经营发布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的链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这三方面进行了一种互动:医疗机构为了宣传,扩大影响,增加业务收入,要做广告;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通过这种经营活动、发布活动也能获取广告的收益,形成了一种利益捆绑。”

    为什么明明是虚假医疗广告,却能够打动患者?面对记者的疑惑,麻颖说:“从个性上看,中医药的特点决定了这种宣传能够奏效。人民群众或者说患者对于中医药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局限,要把握、理解中医理论和方法还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中医药在我国传承了几千年,在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方面也的确有着特殊的疗效,所以打着中医的旗号行骗。”

    “特别是随着虚假医疗广告的改头换面,越来越多的虚假广告呈现出越来越强的欺骗性。”麻颖透露,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第一季度监测到的739条次虚假违法中医医疗信息中,99%以上都是以变相广告的身份出现的。

    “从这次监测结果来看,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的发布呈现出一个新的动向,由以前经过审批的有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真正的广告,转变为一种变相广告,多是以新闻报道、讲座、讲坛等方式来发布。而这种方式绕过了中医药管理部门的监管,因为它不需要审查,而且它给人的感觉不是一个广告,这实际上就增强了它的欺骗性。虽然老百姓对于一些虚假广告的警觉和识别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是作为一种新闻报道,一种治疗方法、一个专利技术的宣传性资讯,他们的警惕性还不高。而且这种资讯可以连篇累牍,以专门的版面,刊载各种治疗方法,包括病例、各种获奖的宣传和照片,使得这些广告更具有欺骗性。”

    (科技日报北京5月9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