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09日 星期四
付忠广: 点燃能源“动力之火”
张国芳
人物档案
付忠广:工学博士,教授,现任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电站机组运行优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兼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08技术委员会(/SC2/SC5)中国委员、全国机械振动与冲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二分委委员、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能源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振动与噪声控制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专委会委员、ASME会员等职。

    付忠广教授近来心情不错,作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技术专家,他收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来的一封邮件——接收他为技术委员会委员。

    身为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收到这样的信件,或许是对他近三十载科研、育人经历的一种肯定。

    厚积薄发,沉淀的能源力量

    “人生需要沉淀。”这是付忠广的座右铭。

    对他来说,人生就是一个沉淀的历程:16岁到20岁,在大学中沉淀基础知识;20岁到30岁,在继续深造中沉淀,打下科研基础;30岁到40岁,在教师岗位上沉淀,培育一批电力人才;40岁至今,在科研管理岗位上沉淀,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1979年,16岁的付忠广第一次远行,怀揣当一名工程师梦想的他,在踏上开往古城西安的火车那一刻,没有想过自己会在与能源动力有关的科研路上沉淀这么久。

    “那时刚恢复高考没两年,能进入大学深造,所有人都知道机会难得,很少有人会荒废时光。”付忠广回忆,四年的沉淀,让他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1983年毕业时,20岁的付忠广获得了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并被分配到水电部干部进修学院当一名教师。尽管工作稳定下来了,但付忠广并没有中断对自己的沉淀,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拿起书本,刻苦钻研业务知识。

    “总感觉知识不够用,总想要趁年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付忠广说。

    1984年,付忠广被学校送入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热能工程专业,进修硕士课程。他戏称,那次进修让他与“华电”缘定终生:他先后在“华电”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业,期间的沉淀,让他最终成为了一名“华电”的教授。

    在新的位置上,付忠广将目光定位国家对能源的战略需求:他结合国家发展对人才的强烈需求,融科研于教学,编写了《动力工程概论》国家级规划教材;他结合国家对燃气轮机人才培养的需要和研究经验,主编的《电厂燃气轮机概论》被列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重点建设项目;他顺应国家能源动力的发展方向,承担并圆满完成多项纵向课题和横向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热力系统反向建模方法研究”;……

    2009年11月,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该中心根据我国发电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技术发展水平,针对火力发电全工况安全、高效、清洁和灵活调峰运行以及火电节能技术的长远发展需求,开展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化技术开发,探索自主创新机制和科技成果推广转发机制,促进我国电力工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其中用于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及清洁生产方向的平台建设和工程技术研发项目,由付忠广教授研究带领团队出色的完成任务。

    翻开付忠广的履历,是一串串成果:出版教材专著多部,获奖成果20余项,包括国家级成果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包括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一批国家科研项目。日前,他还收到了国际ISO技术委员会的委员任命通知。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推荐,他将代表中国参加ISO/TC108技术委员会相关工作组的工作。谈起这些,付忠广说:“人生先有沉淀,后才有收获。”

    “要为学生开启动力奥妙”

    “进教室当教授,出教室做科研”,这是付忠广的生活写照。

    自1983年任教以来,付忠广一直心系教学一线。直到现在,他每学年站讲台讲授的课要超过160学时。他主讲过的课程包括本科生课程:动力工程、汽轮机原理、汽轮发电机组振动、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等;还有研究生课程:转子动力学(硕士)、高等转子动力学(博士)、大型汽轮机运行特性、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等基础理论。结合人才培养的需要,他一直在学习新理论、钻研新方法。由于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他讲的课学生爱听。

    在教学过程中,付忠广素来注重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如节约能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通过学术交流、科研促进教学,及时把国内外最新成果以及学科最新成果引入教学。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008年——2009年在美国普渡大学做访问学者的他,短短一年的时间,就走访了美国十几所高校。他介绍:“我在国内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快30年了,我也对比过中外的教学理念,感觉差别蛮大的,有些方面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做一些改革尝试”。

    为此,他在承担“新生研讨课”教学任务时,结合自己多年的科研经验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们一开始就接触到学术前沿的东西,浏览最新的科技论文、网站等,掌握最新的学术信息,让学生去搜集这些资料,然后大家在课堂上一起交流,可以质疑,可以讨论,培养一种开放式的思维习惯。学生们反映“(课程)极大地锻炼了我们的能力,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课程)有趣而又精彩”、“是大学中非常好的一门课”、 “(课程)对我的能力有很大提升,是个极好的锻炼”。

    事事为学生考虑的老师,自然也赢得了学生的衷心爱戴。

    “于教,他是难能可贵的良师益友;于研,他是开启动力奥妙的领路人。”这是学生对他的评价。

    30年来辛勤地在教学、科研路上的付出,让付忠广不仅得到了学生的认同,也让他获得了一系列荣誉:

    他开设的动力工程课程是国家级和北京市精品课程;

    他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负责人,同时也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校企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负责人;

    他主编的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动力工程概论》,并被列为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他曾荣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入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学科带头人支持计划)、“151人才工程”,并获得学校教学优秀特等奖、中广核育才奖等奖项;

    ……

    教研结合,点亮“未来之星”

    华北电力大学,素有电力行业“黄埔军校”之称,多年来为我国能源电力工业输送了众多电力行业高级人才。因为电力行业的特殊性,该校一直以“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为培养特色。

    2003年5月,华北电力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后成立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整合实验资源,组建了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付忠广在担任动力系副主任及在随后担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期间,一直兼任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负责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培养模式,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的经历让我体会到,学生的专业知识重要,实践创新能力也很重要。”付忠广回忆,“因此,最好的方式是教学和研究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他把“以学生为本,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作为实验教学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思想,建立了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体系。2012年,他参与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体系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教学实践中,付忠广根据培养科研人才的实际需要因材施教。在科研领域,他则带着他的团队和学生们拼杀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顺利通过北京市教委组织的专家组评审,荣获“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2009年再获教育部、财政部批准,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2年通过了教育部委托北京市教委组织的专家验收,成为全国首批能源动力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

    在一系列教与研的实践中,付忠广不仅亲手点燃了“动力之火”,更用心点亮了一颗颗“未来之星”。看着越来越多的华电人走出母校,成为能源动力领域的栋梁之才,付忠广教授收获的是忘我的欣慰和无穷的快乐……

    【相关链接】

    学生给他写“藏头诗”

    为师将近30年,付忠广常收到不同的祝福,唯独2010年收到能动学院研究生会同学为他作的一首藏头诗,让他兴奋了好几天。

    那是2010年5月,付忠广教授应邀给研究生同学开的一场讲座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讲座结束后,同学们送给他这份特别的礼物——一首藏头诗:赠献光华育桃李,付与真知释难疑。忠孝礼仪勤开导,广博学识策骊骐。老少贤达皆钦敬,师德美名传千里。

    他说:“能得如此回报,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