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笔者参加了中央党校教务部举行的一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座谈会,着实更增强了笔者的责任意识,同时引起了笔者更深沉的思考。本来,具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该是激情澎湃的,可当下,为什么一提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感到难?存在着不愿学、不好教、逃避学、避免教等问题接踵而来,如果这种局面长此下去,党校姓党的特质终有一天不复存在。
强调党校要姓党,实质党校要性党,它的本性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真实而深切。“真实”在马克思主义的原意和不断发展,“深切”在实事求是的遵循与不懈探索。柏林墙的倒塌深刻地警醒着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怠惰乃至误读都会导致因政治灵魂的丧失而丧失人民政权,同样,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如果在中国得不到革命性发展,也会因政治理论的停滞而面临民族分裂、国家消亡的危险。因此,需要我们以彻底的唯物主义态度,以科学的精神反思和梳理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教育有明确的指向,其目标不仅停留在信息的传递上,而是让受训者建立起对知识的热爱,让思维乃至人格上受益。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与时俱进,其理论教育也同样需要同步推进。早在列宁领导俄国革命时期,针对工人农民存在着浓厚小农经济思想的严重倾向,及时地提出了灌输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这对武装工农思想,唤起民众革命,推翻沙皇统治无疑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阅历丰富、学识增强,尤其是目睹国内各阶层和国际各关系的剧烈变化,在价值取向多样、生活方式多元的现状中,已经不再把国家行为作为自己的唯一行为,因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方式,显示着很多人的思想境界还处在现实观念支配下的价值走向状态,而此下再延用灌输思维来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需要我们以疏导为主要的教育方式,引导人们既着眼现实,又跨越时空指向未来,让受训者获得一种教养,通过在党校学习,达到触及灵魂,改变心智,进入教化状态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他们的头脑得到真正纯粹的思想。不断调节人的行为准则去面向更高级社会的发展,让人的价值思维朝着共产主义道路不断取向,在实现人类社会最高理想的道路上,坚实地走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从“灌输”向“灌疏”教育理念的转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正确态度,进而需要我们对“灌”与“疏”的辩证思考。“灌”是规定、是要求,是解决人们不想要而现实需要的问题;“疏”是科学方法,是遵循人的学习成长规律实施疏导的理性教育。“灌”什么?是灌马克思理论,还是灌马克思主义理论?笔者以为是后者。马克思也是人,时空的客观条件决定着认识事物的局限性,也会产生认识误区,我们不能把马克思的所有言论和观点都当作马克思主义,否则,就陷入了宗教的膜拜。柏林墙的倒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也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共产党人对马克思理论盲目遵从,照搬僵化所导致。马克思理论不是教义,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去认识事物、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回归马克思主义的本源,真正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成为党校教育最重要的内容,这是党校的本性教育。怎么“疏”?教学和教学管理实践让笔者深刻体会到“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这句名言(罗杰斯——[美])。当受训者接收某个信息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别样视角进入思考时,这个信息才有可能成为知识存于他的头脑中。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一个让受训者从“发现”到“同化”的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效果才称得上教育而成为改变心智的力量。如何实现教学效果达到教育目的?要树立受训者价值观在见之于行为下实施针对性教学的理念,在科学合理地布局学科体系基础上,讲求教学主体多维,教学方式多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广西区委党校从2011年春季学期主体班开始,创新办学理念,遵循教学规律,以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题,结合实际设置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解读)教学模块,该模块从马克思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到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共五课,教学主体从三个教学部门选派,同时,还设置了党史教育、党的建设与党性锻炼等三个教学模块,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上,既增加了维度,又采取教学方式的多样,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党校教学工作实践使笔者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从深厚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是对现实生活严肃的思考,是站在大局的视角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负责探索。一名党校教育工作者的核心价值内涵和庄严使命,并不是长篇累牍地解释现成的结论,而是具有追求真理性教育的良知与担当!
(作者系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副校长、广西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