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23日 星期二
提前5至53秒报警,四川多地“跑赢”地震波
推广应用地震预警技术,再也等不起了
本报记者 盛利

    4月20日8时2分48秒,随着四川雅安芦山一声惊天巨响,100多公里外的成都高新区某住宅小区,26岁的软件工程师王元龙,被突如其来的手机报警声惊醒,而此时地震波还未到达。

    在王元龙惊魂未定的同时,这条地震预警信息也在四川省内4000多手机用户,20多万全国各地微博粉丝,26万北川、汶川电视观众眼前传递。在地震波来袭前,它分别为成都、汶川、北川等地群众提前28、43和53秒发出预警,甚至对处在重灾区的雅安城区,也提前了5秒。

    “每一秒提前预警背后,都是无数的生命。”今天,科技日报记者走进了自主研发这套ICL地震预警系统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市民提前下楼 学校紧急疏散

    回忆收到预警信息的那一刻,王元龙说,试用该系统近两年,此前成都一直受余震波及不断,因此并未过多在意。但当他拿起手机猛然发现,弹出窗口显示“预计到达成都烈度为4.6”后,便跳下床从5楼家中冲了下去。“跑到3楼,感觉开始晃动;到了院里,听见楼上哗哗作响,有人惊叫。”这时他才发现,自己是小区里第一个下楼避险的人。

    与王元龙同时实现“首批”安全避险的,还有成都高新顺江学校的200名在校补课的师生,由于安装了“地震预警专用接收终端”,他们也在地震波袭击成都前有序疏散到了操场。

    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统计,芦山地震发生后,预警信息分别在地震波到达前,提前5秒、28秒、43秒和53秒发布到雅安、成都、汶川和北川等地。覆盖人群包括:已开通“电视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四川汶川、北川县26万电视观众;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的20多万粉丝;4000多名手机和计算机地震预警用户;北川中学、成都泡桐树小学等50多所学校8万余名师生。

    “目前,系统正在为50多万民众提供预警服务。”今天,在发出预警信息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预警信息接收台网中心,王暾等工作人员紧盯住大屏幕,伴随着余震不断袭来,警报声、倒计时声陆续响起,屏幕上芦山、天全、宝兴等区域闪动着醒目的红点。

    “如此规模的破坏性地震,是我们紧急动员发挥预警技术作用的关键时刻。”王暾说,目前,研究所正与雅安市防震减灾局应急中心保持实时沟通,为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同时派出技术人员到雅安市防震减灾局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由研究所派出的应急小组已携带“救援现场专用地震预警报警器”赴雅安地震灾区一线,协助抢险救援;携带“地震预警信息接收服务器”和手机、计算机地震预警客户端,为灾区学校、民众服务。

    据了解,在芦山地震后发生了超过1300次余震,对正在开展的应急抢险工作正造成极大干扰。目前,ICL预警系统对上述余震全部实现成功监测,并对其中大于3.0级的余震都发布了预警警报。部分处于地震灾区或周边地震波影响区的群众,正借助宝贵的预警时间紧急避险。

    独有技术5项世界领先

    众所周知,地震预警的原理是在一定地域布设相对密集的地震观测台网,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的速度快的原理,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几秒甚至几十秒给预警目标发出警告,以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其与地震预报的区别在于:地震预报是在地震发生前发出准确预报,这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而地震预警是震中地震发生时几秒内向周边地区发出警报。目前,日本、墨西哥等地震多发国家已经建设了地震预警系统并取得了减灾效益。

    “ICL地震预警系统”实现成功预警,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地震预警技术并在强烈地震中有效得以应用的国家。

    记者了解到,ICL地震预警系统研发,始于2008年汶川地震后。其间,科技部、四川省科技厅通过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项目等予以支持。在去年,该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后,四川省科技厅高度重视该项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地震预警技术成果转化及示范项目”“雅安市典型高危地震区域地震预警科技示范”等项目,积极支持地震预警系统进行应用和推广示范。目前,应用该技术,已在我国西南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地震预警系统,覆盖面积超过了40万平方公里,覆盖了四川、云南的主要地震断裂带,以及陕西、甘肃、河北、安徽、重庆、辽宁等省的部分地震危险区域。

    王暾说,该系统拥有多项世界首创地震预警技术,形成了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预警技术系统——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它响应速度最快,预警警报发出时间平均为7秒,领先日本2秒;预警准确度更高,自2011年6月正式运行后,经过1200多次地震验证,已实现大于2.7级以上的地震无漏报和误触发,高于日本等国3%至4%的水平;预警信息发布技术更丰富,先后实现了iPhone倒计时预警和烈度提示,以及世界首创的分区域、地理位置电视地震预警,而日本没有实现;建设成本低廉且建设工期短,可在一年内完成覆盖全国的25000个台站布设,而费用仅需7.5亿元;已经成功经历了多次破坏性地震检验。

    各方呼吁让技术赢在灾难之前

    在芦山地震发生后,得到手机预警并躲过床头台灯砸伤的地震预警系统使用者之一——成都泰微电子科技公司技术员牛鹏飞说,在科技攻关中,“国家队”有调动科技资源,运用政策支持的优势,但民营企业也有灵活的科研制度和特有的创新精神。在涉及地震预警这一关系群众安全的研发中,双方应该充分合作。“政府出政策、标准,民企做研发、造设备,尽快推动先进技术‘落地’投入使用。芦山地震让我们再也等不起了。”

    “四川造地震预警系统在芦山地震中经受住了检验对于四川科技界来说是一件大事,这也是中国地震科技一个重要的成果。”四川省科技厅厅长彭宇行说,“本次地震预警系统在灾区的成功运用也让中国在地震预警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后来居上,我们要充分感受科技带给我们的震撼力。我们希望这套系统早日惠及我国群众。”

    彭宇行说,近期四川省科技系统将采取市场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加强ICL地震预警系统的有效推广运用,用科技的力量切实为四川百姓服务。下一步,争取由成都市高新减灾所提供技术支撑,四川省减灾中心统一管理地震信息发布,并制定规范的四川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规定;中国移动四川分公司等通讯公司利用该技术,利用手机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在已有的预警信息发布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布地震预警信息。“争取让地震预警信息运用的范围更广,让地震预警系统覆盖全中国。”

    (科技日报成都4月22日电)  

    小提示

    如何安装ICL地震预警系统

    由于目前芦山地震仍余震不断,对灾区抢险救灾和余震波及区群众生活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王暾表示,目前该系统个人用户安装时,电脑终端系统用户、安卓手机用户可登录“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网站(www.365icl.com)下载应用程序,苹果手机用户可在应用商店搜索“地震预警警报”直接下载安装,但所有用户必须登录网站填写“参与公众体验地震预警志愿者申请表”,获取相应账号和密码后方可安装使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