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新品牌战略的第一眼,我便笃定,4月的上海车展,奇瑞一定是主角。
事实佐证了我的判断。以全新面貌出现的奇瑞,自开展第一刻起,就聚集了水泄不通的人气。尽管外国厂商的展台也一如既往的摩肩接踵,但那里的辉煌,属于别人。这里的希望,则属于中国。
可以说很少有哪家本土汽车企业能够如奇瑞这样,自诞生第一天,便以激情活跃的理念与特色鲜明的产品,在一片荒蛮之中,竖起了一面属于中国汽车工业自己的旗帜。那一款款虽然粗糙却讨人喜欢的车子,已然与曾经的老国货一样,成为中国人内心的情结。毕竟孩子再丑,也是自己的。只要说到汽车,人们总会不自觉地想到奇瑞,总想了解一下这个顽皮倔强的孩子,最近又想出了什么鬼点子。
也正因如此,当这家堪称中国汽车产业纯度最高的自主“样本”,突然提出“转型”并缄默不语之时,曾让人倍感陌生与不解。车子不好卖了?企业做失败了?
直到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结束拓荒时代,转入以品牌较量的新阶段,人们终于发现,选择转型,不仅仅只是单个企业图强谋大的策略调整,更是这个行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都要面临的选题。转型初期,尹同跃对问题就看得非常清楚:“看得见的地方还有几分相似,看不见的地方却差距甚远”。而自主品牌如何能够在保证生存的同时,走上国外同行走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之路,唯一的出路只有创新,哪怕这个过程需要像雄鹰那样砸石脱喙、凤凰一般浴火涅槃。
当然,那时的他也很明白,转型注定是一个长期的、不断修正的动态发展过程。对于习惯风风火火的奇瑞人而言,最大的挑战或许并不是所遇到的具体发展难题,而是能否有足够的耐心,压抑住冒进的冲动,慢慢做出真正高品质的好车。
今天,他带着答案前来实践自己的诺言,尽管只是兑付了开头,但在场的大多数人应该会愿意选择等待。因为他的那一句:“奇瑞一定会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