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新闻进行到底
从去年“两会”开始,“提案大户”、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即提交了提案,建议将北方集中公共供暖延伸到南方。一石激起千层浪,采暖南移成为近两年来暖通界的新热话题。从实际出发,随着南方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尤其是2008年南方一场大雪更加激化了南方对于采暖的刚性需求。
日前,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办,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九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在清华大学举行。本届节能周的主题为“长江流域住宅采暖与空调”,重点探讨和交流了长江流域住宅采暖与空调适用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
南方已经形成固有分散式采暖特色
按照有关规定,我国采暖地区一般是累年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气超过90天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南北供暖的分界线是秦岭陇海线,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室温标准为16℃—18℃。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在我国的建筑规范里,有一条供暖分界线,这就是“秦岭——淮河”。在这一条分界线以北地区,建筑物内的供暖设施,必须与建筑物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南方则没有这个刚性要求。但“秦岭——淮河”供暖分界线的划定,并不是说只在界线以北供暖,界线以南不供暖。实际上它是1955年计划经济的产物,是采暖补贴费的发放线。界线以南没有补贴,以北不同的地方根据气温细分为几个档次。相比而言,东北地区最冷,补贴最多。这是最初划定“秦岭——淮河”这条供暖分界线的缘由。
由于“秦岭——淮河”冬季采暖线的划定,长江流域地区的城镇里,除了个别有热电厂、冶炼厂余热可以利用的社区,大多数住宅小区都没有建设配套的采暖设施。不过,这些大中城市多数住宅装有分散采暖设施。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出了各种采暖办法,其中最主要的是空调热泵取暖和电取暖。另外,也有少部分家庭采用燃气壁挂炉取暖等方式。
长江流域采暖设备实际使用频率不高
长江流域城镇住宅采暖年平均单位面积年耗电量约为5—6kWh/M2;而在气候相近的法国中南部地区,其年采暖耗电量达到20—60kWh/M2。
同济大学张旭教授在其报告《长江流域冬季室内环境调研及热需求分析》中指出,经过清华大学、上海建科院、重庆大学等机构在长江流域的调研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各个省份冬季用电峰值负荷与夏季已经基本持平,说明冬季供热能耗是空调能耗中不能忽视的,所以,应对冬夏两季进行充分考虑。
通过对上海地区采暖能耗调查表明,2007—2011年的39户住宅的采暖电耗,最大8.9 kWh/M2,最小1 kWh/M2,均值2.9KWh/M2。2009年冬天对785 户居民的调查表明有超过90%居民使用空气源热泵供暖,使用燃气壁挂炉用户1%,较多居民采用电加热辐射器、电暖风机、电热毯作为辅助取暖设备。通过对上海地区居民行为调查得知,居民即使在冬季也非常喜爱开窗通风,日均通风时间9.4小时,69%居民选择先增加衣服,而不是开启采暖设备,采暖设备的实际使用频率不高。
张旭认为,长江流域地区目前住宅采暖能耗仍维持在很低的水平,部分时间、部分空间的采暖模式,冬季室内环境并不舒适,上海地区有较大的冬季供暖需求。
照搬北方模式 缺乏长远节能观念
这种目前普遍存在于南方的分散式供暖方式得到了与会者普遍认同。江亿表示,根据他的团队研究得出,2020年之前,中国建筑能耗增量最大的部分就是南方采暖。“北方地区延续数十年的集中供暖已经很难再与目前中国的能源、环境需求匹配。不仅南方不能按照此类模式进行供暖,北方也需要进一步改善。”
江亿表示,长江流域更适合采用分散式采暖方式,我国居民生活方式与需求特点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分散式系统是满足居民生活空调、采暖和生活热水等需求的节能技术。为改善长江流域居民生活环境,节约能源使用量,应该鼓励分散式空调与采暖系统在长江流域住宅中的应用。
“大家都知道,南方地区主要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地形复杂,城镇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如果采取集中供暖,管道等供暖设备建造成本较高,难以实现规模化供暖,即便是实现了规模化供暖,高昂的建造成本均摊到每个用户上也是一笔不菲的经济开销。”江亿说,同时,农村房屋建筑保温性差、地质条件及房屋构造等并不适合保暖,加之南方气候冬季阴冷潮湿无孔不入,难以实现集中供热,较为经济且可操作性强的还是分散式的空调采暖。
清华大学的刘晓华副教授在其“适合于长江流域住宅的采暖空调方式”的报告中以上海为例阐述道,长江流域住宅全年采暖空调需求具有采暖、除湿、空调等多种需求,需开发相应的新型设备来有效调控室内热湿环境。在全年室内热湿环境调节需求方面,冬季最亟待解决制热运行,满足住宅采暖需求,提高室内舒适性的问题。黄梅季待解决可有效除湿,并尽量减少对室内温度的影响的问题,她指出需要新的末端方式、系统设备来满足全年采暖空调需求。
刘晓华表示,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改善冬季室内环境状况;冬季适宜的解决方案有室内末端方式推荐辐射末端。在制冷和制热设备方面,可使用空气源热泵(冬夏共用),以及燃气壁挂炉(冬季制取低温热水)+空气源热泵(夏季)。
“我们国家能源非常短缺,以秦岭淮河为界比较符合我们国家国情。但是现在有一些官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非常盲目地把北方到处暖洋洋的集中供热应用到南方去,把南方分户供暖弄成像大锅饭似的无法调节的集中供热,并自以为是好的方法。实际上我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缺乏长远节能观念”江亿说道。
■ 知识链接
按照现行规定,我国采暖地区一般是累年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气超过90天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南北供暖的分界线是秦岭——陇海线,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室温标准为16℃—18℃。
科学家认为18℃是人体感受最舒适的温度。南方的冬天变得更加寒冷漫长,供暖问题成了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需求。
从市场需求看,南方供暖需求仍呈不断上升阶段,潜力十分巨大。南方千家万户分散的取暖方式更为耗,从节能减排角度看,将来还需要引导适度集中采暖和制冷。
■ 相关新闻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3》发布
日前,在“清华大学建筑学术周”以“长江流域住宅采暖与空调”为主题的公开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
针对当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尚处在有些“情况不明,任务不清”的状态,为了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报告作为中国工程院“建筑节能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的部分内容,从2007年起把每年在建筑节能领域国情研究的最新成果编撰成《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今年的《报告》对我国建筑能耗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实现建筑节能总量控制的途径。此外,《报告》还对我国城镇住宅的用能状况、可持续理念和发展模式、住宅的舒适与健康、空调与采暖的集中还是分散、住宅节能技术等内容进行了探究、分析和详细的阐述,可以成为社会各界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届学术周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办,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承办。从3月25日开始,7天的时间里,在集中与分散、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天然气合理利用与大气污染的影响、采暖能耗与行为节能方式和住宅通风方式等主题研讨会上,业内的专家、学者、企业等重点围绕长江流域住宅采暖与空调适用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与会者普遍认为,长江流域更适合采用分散采暖方式,我国居民生活方式与需求特点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分散式系统是满足居民生活空调、采暖和生活热水等需求的节能技术。为改善长江流域居民生活环境、节约能源使用量,应该鼓励分散式空调与采暖系统在长江流域住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