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22日 星期一
赵新全:让生态保护与农牧民致富“双赢”
本报记者 马悍德 范旭光
建植后的黑土滩退化草原

   “扎根青藏高原,这不仅是生活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事业的选择,这里在生态治理和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面貌等很多方面需要开展科研工作,只要你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肯定能出成果!” ——赵新全

    如何既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当地牧民的生活水平?

    30年来,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赵新全一直执着研究着这个课题。

    青藏高原地域辽阔,山川瑰丽,物产丰富,自然资源富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青藏高原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产业规模小,生产能力低,是我国经济实力最薄弱的地区。加之人们对青藏高原的环境价值缺乏深远的认识,在发展经济、扩大生产的过程中,人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高原资源盲目的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本来就十分脆弱且极不稳定的高原环境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呈现出逐步恶化的趋势,后果令人忧虑。

    早在西北农学院上学期间,赵新全就喜欢翻阅有关青藏高原的知识和信息。从那时起,赵新全心里就有了一种憧憬:毕业后一定去青藏高原,只有那片土地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

    1982年大学毕业后,赵新全放弃了内地优越的工作条件,离开了父母,毅然来到青藏高原,从事他热爱的科研工作。

    赵新全说,扎根青藏高原,这不仅是生活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事业的选择,这里在生态治理和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面貌等很多方面需要开展科研工作,只要你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肯定能出成果!

    走上工作岗位,赵新全虚心学习,认真请教,迅速掌握了导师和众多前辈的工作经验。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赵新全开始涉足高原生物区系调查、动植物分类、生态等领域,他的足迹踏遍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对青藏高原的鼠兔、鼢鼠、野牦牛、裂腹鱼亚科鱼类及相关环节资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比较。他发现野牦牛与家牦牛的分化时间大约在全新世的早期,填补了大型有蹄家养动物驯化历史研究的空白,对追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形成等具有重要价值;提出了裂腹鱼亚科鱼类的演化与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的第三次隆升、种群邻域扩张与气候环境的波动存在着密切联系,为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证据,具有重大理论价值。

    从2000年起,赵新全在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的支持下,将工作地域逐步拓展到三江源地区。

    在他和课题组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当年建立起牧草良种繁育、以恢复植被为目的的多年生人工草地,完成了天然草地补播施肥及除莠灭杂、鼠害综合防治和牛羊冬季舍饲育肥等多项实验研究,研究区域达3万亩。他们的研究项目开辟了在海拔4000米大面积建设人工草地的先河,同时建立起气象观测场、增温实验平台、碳通量观测塔等设施,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试验示范工作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草地退化分等级治理的途径与方法和“120资源转换”模式,完成了包括草籽生产及加工、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天然草地及人工草地合理放牧利用、家畜冷季科学补饲及育肥等方面的技术规程编制,为解决三江源地区多年来草畜之间季节不平衡的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6年起,赵新全改变思维模式,在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重新调整研究计划,将生态恢复与区域畜牧业生产紧密结合,争取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畜牧生产、农牧民致富的双赢。应用生态系统耦合理论及生态学原理,建立了典型草地牧业区、农牧交错区和河谷农业区农牧业生产系统耦合“三区耦合理论”及相应的生产示范模式,以图实现时空互补效应、资源互作效应和信息与资金激活的三大效应。

    经过几年的努力,以赵新全牵头的课题组研发出退化草地的3大类、7个生态恢复重建模式和13套综合恢复治理技术体系,创建了“刈用型、放牧型和生态型”重度退化草地分类治理模式,在三江源及周边地区建立了饲草料生产示范基地3个,总面积9.5万亩,指导完成“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75万亩、天然草地补播改良1179万亩,研发的技术及模式有效支撑了国家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重大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建立了青藏高原高寒地区“三区功能耦合”理论,在其理论指导下创建了“夏季放牧+冬季育肥”两段式畜牧生产新模式,该成果的推广应用使三江源及周边地区牧户、企业和牧户的累计销售收入达到9.8亿元,有效促进了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该成果在国家发改委及青海省制定有关三江源生态保护及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政策方面得到应用。

    利用赵新全建立的这些技术体系,三江源及周边地区玉树、果洛和同德已建植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示范区6万亩、推广示范区15万亩,完成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338万亩、天然草地补播改良1681万亩;建立了饲草料生产示范基地3个,总面积约41.6万亩,育肥牛羊养殖基地2个,近三年育肥繁殖牛羊71.4万只羊单位。通过成果示范和推广,有效促进了三江原区生态功能恢复、减压增效和安置区移民的顺利转产安置及社会稳定和谐,使草地畜牧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改变了落后的生产方式,增加了农牧民收入。“既保护生态环境,又提高当地牧民的生活水平”,赵新全一直追求的目标得到了实现。

    “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3部;先后主持完成各类科技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制定退化草地恢复、草地资源合理利用、放牧家畜补饲己育肥技术规程7项……”赵新全近些年来取得的成绩不胜枚举,他也因此荣获全国野外工作先进个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多项荣誉称号。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