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17日 星期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
——访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陈大克
本报记者 江东洲
图为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陈大克。王俊霖摄

    开启建设创新型国家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此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作出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大指引和动力,吹响了迈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新征程的号角。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文明进步的动力。

    作为欠发达后发展地区的广西,如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高科技进步与创新水平,加快创新型广西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在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近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陈大克。

    树立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全面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记者:创新无止境,改革亦无止境。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其摆在突出位置,说明党对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度重视。对于广西的科技工作来说,这有着什么样的启示和意义?

    陈大克: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进一步突显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对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协同创新、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进行具体部署,为科技创新驱动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国上下正迅速掀起了一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高潮,各省纷纷出台有力举措,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科技创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国内外经济科技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深远,社会各界对科技创新更加关注和期待,科技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作为欠发达后发展地区的广西来说,显得更加迫切,更加重要,必须更加应该依靠科技进步,把科技创新作为主要依靠力和推动力,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广西情况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区科技创新大会,出台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西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广西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及66个配套文件,对今后广西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到2020年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中等行列的奋斗目标。“2+66”文件体系是今后一个时期广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广西创新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此外,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科技创新工作寄予了更高的期望。这些文件的出台和全区科技创新大会等的召开,为进一步掀起自主创新热潮、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广西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广西自主创新能力仍不够强,突出表现为科技基础薄弱、创新型人才缺乏、科技投入不足、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科技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产学研用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全面提高科技进步与创新水平,加快创新型广西建设,推动富民强桂新跨越。

    科技创新呈现强劲势头

    科技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

    记者:您刚才提到,广西要树立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全面提高科技进步与创新水平,加快创新型广西建设,推动富民强桂新跨越。对此,广西目前具备了哪些基础?

    陈大克:事实证明,只有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以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工程化、产业化为创新驱动的关键和重点,才能使创新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西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社会全方位的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产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型转变、促进发展动力由资源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近年来,广西科技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创新型广西建设步伐加快,在稳增长、促转型、扩内需、惠民生、保稳定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为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做出了切实的贡献。全国科技进步水平统计监测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广西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和西部地区排名分别从2007年第30位、第11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28位、第9位。

    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相继出台,科技工作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对科技改革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2006年颁布实施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为标志,广西进入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历史阶段,启动实施了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出台了一批重大创新政策。以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西”战略为标志,广西正式启动创新型广西建设,广西科技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西作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重要支撑为标志,强调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培养引进创新型人才,营造全民创新环境。以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出台“2+66”文件体系为标志,对深化科技体系改革、加快广西创新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开启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的新征程。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四化”同步发展、支撑“五位一体”建设。2012年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同时,强调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任务。

    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扎实推进,自主创新取得新成就。围绕汽车、机械、有色金属等千亿元产业发展,整合优化创新资源,千亿元产业领域重大科技专项、第五轮创新计划七个工程等取得了新成绩。近五年来,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广西糖业综合利用率由13%提高到41%,稳居全国第一位;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可再生空气混合动力柴油发动机、世界最大的机械式硫化机、国内首台达到欧洲第五、第六阶段排放标准的柴油发动机、国内最大的轮式装载机等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产品和技术,为微型汽车、轮式装载机、柴油内燃机、多功能乘用车等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全国第一位、食品和汽车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取得新成就。2012年全区通过审定的农业新品种116个。其中,“北部湾1号”南美白对虾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成为广西第一个获得国家认定的水产新品种。桂单0810等玉米新品种,成为能够与跨国公司玉米品种抗衡的、为数不多的优良品种。水稻新品种“特优269”百亩示范平均产量超过国家超级稻品种亩产标准。成功育成广西首个亚热带天然黄色茧蚕品种——“桂蚕H9”等桑蚕新品种。进一步加强了50个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县和百色、北海两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全年新认定43个广西农业良种培育中心、67个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181名农村科技特派员,12个县区获国家科技富民强县立项。通过开展新品种选育、先进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工作,广西动植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亚种间克隆水牛、世界首例冷冻胚胎克隆水牛,亚热带主要农作物和主要水产品养殖品种抗寒关键技术等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糖料蔗、蚕茧、木薯等产量继续稳居全国第一位。

    高新区强力引擎作用进一步显现,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新态势。2012年,为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快高新区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加快高新区发展作了全面部署;批准建立了梧州高新区和钦州高新区,广西高新区数量达到6家。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工作全面启动,桂林和南宁国家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方案通过了科技部评审。2012年,南宁、柳州、桂林和北海四个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714.88亿元,工业增加值765.06亿元,营业总收入2817.48亿元,出口总额27.50亿美元,分别是2007年的3.68倍、3.53倍、3.16倍和3.97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加快。河池有色金属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以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和引导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生物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养生长寿健康等产业发展。

    民生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力得到新提升。在生态环境、人口健康与食品安全、防灾减灾与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启动“金属尾矿资源高效利用和安全处置”等民生领域重大专项,在采矿、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大力推广应用安全环保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为完成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广西首次在国内建立了市、县、乡(镇)统一指挥的三级急救网络,在国际急救领域中探索了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城乡一体化院前急救模式,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广西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曼地亚红豆杉生长特性与紫杉醇含量特性研究,为制定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筛选出3个林果新品种和3种分类方法应用于漓江生态修复和旅游管理。科技扶贫工作深入推进。

    科技基础进一步夯实,持续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投入持续增加。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增强财政科技投入对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引导作用。2012年全区财政科技拨款42.1亿元,同比增长161.6%。获得国家各类科技项目(课题)607项(个),获得支持经费3.44亿元,同比增长6.3%和11.44%。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取得新进展。聘请50名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总数达到了116名;新聘请23名八桂学者,总人数达到48名。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持续加强。截至2012年,广西已建设有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5家自治区工程院、23家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125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基础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2007—2012年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60项,资助经费5.52亿元。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36项,资助经费2.06亿元,获资助项数和支持经费再创历史新高。广西科研人员首次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大科学目标导向项目子课题,首次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杂志《自然》系列期刊发表论文。

    全民发明创造活动全面开展,全区发明创造实现新突破。全区发明创造大会成功召开,全面部署和推进发明创造工作。组织开展全民发明创造活动,实施发明专利倍增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利条例》颁布实施,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加强,专利创造环境不断优化。第一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举办,全区各地约2000件发明创造成果参展参会,签约总金额3.4亿元。2012年,全区专利申请总量首次突破万件大关,达到13605件,同比增长67.8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507件,同比增长136.02%,增长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7个百分点,居全国首位。专利授权总量达到5902件,同比增长34.1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01件,同比增长42.11%,增长率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

    协同创新向纵深推进,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面向东盟的科技合作再上新台阶。圆满完成首届中国—东盟科技部长会议、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伙伴计划启动仪式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专题展的组织承办工作。广西水牛研究所获批准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累计达到5家。认定了首批10家自治区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科技部支持广西牵头在南宁建设“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科技会商工作稳步推进。促进了科技资源的集成和优化配置。科技部与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新一轮部区会商合作议定书,确定了双方今后5年重点合作的议题。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双方重点在加强产学研用等方面开展合作。自治区科技厅与南宁、北海等市建立会商制度,厅市会商机制实现14个设区市全覆盖。科学技术普及和科技宣传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了第21届广西科技活动周、2012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十月科普大行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专题活动,推动科普工作向纵深发展。

    总的来看,广西科技事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广西科技创新呈现出强劲的势头,科技发展进入了重要跃升期,为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创新型广西建设

    记者:当前广西已进入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加迫切需要科技创新提供强大动力。从广西的发展来说,下一步科技工作的开展有什么样的考虑?

    陈大克:党的十八大为新时期科技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对于科技部门来说,必须要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放在科学发展观这一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来理解。同时,也要看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涉及科技、经济和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全面谋划、统筹推进。要把推动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作为关键环节,把推动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作为首要任务,把推动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为根本目的,把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作为重要动力,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就广西实际来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广西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等7项经济指标超过万亿元,已迈进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正处于追赶跨越、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关键时期。从全国科技进步综合排名来看,广西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排在全国第28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在全国第29位,与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18位极不相称。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要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必须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做优产业;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解决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能源资源不足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问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由资源依赖型、投资拉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引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贯穿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以自主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支撑内生增长、引领科学发展,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科技含量,全面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后劲,推动富民强桂新跨越。

    根据中央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广西科技发展实际,广西将围绕实现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创新发展,突出改革开放和全民创新,突出创新体系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使创新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重要支撑。今后5年,广西要推动创新型广西建设取得新成就,其中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高,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件以上,为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广西创新体系建设

    记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广西今年如何抓住关键环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陈大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实力的战略支撑,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3年是加快创新型广西建设、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要继续按照“强基础、提能力、促发展、惠民生”的思路,全面落实建设创新型广西的重大部署,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工程化、产业化为创新驱动的关键和重点,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优化创新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广西创新体系,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和工程,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一是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和创新计划工程。加强组织协调,加快推进11个重大专项工作和广西创新计划7个工程实施,力争攻克更多的关键共性技术,获取更多的重大产品。加强项目的督促检查,确保主要指标实现“时间过半、目标任务过半”。 二是加快实施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加快推进相关项目的实施,力争在原有基础上,再攻克一批产业技术难题,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加强对项目的监理,确保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实施质量。加强科技成果的管理和转化推广,加强专利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增强科技创新后劲。一是加快建设25个自治区工程院。加强指导和引导,明确定位,规范首批25个自治区工程院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促进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工程院流动,加快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推动广西特色优势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二是加快23家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建设。组织实施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能力提升行动,引导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单位加大投入,完善科研条件,加强考核评估,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申报各类国家级研发平台。三是加强各类创新平台建设。

    强化高新区的作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加快高新区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南宁、桂林和柳州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加快北海高新区建设,推动其升级国家高新区。加强梧州和钦州高新区建设的指导。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高新区争创国家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推进柳州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市新建自治区级高新区。二是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三是全面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四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五是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一是组织农业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实施“粮食安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等农口重大科技专项,在粮食、甘蔗、木薯、桑蚕以及畜禽、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新品种选育和高效种植、生态健康养殖、疫病防控等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培育出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获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二是加快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县建设。三是加强基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四是加强农村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实施民生科技工程,推动科技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一是加强人口与健康领域科技攻关。加快实施“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重大专项,重点在三七种植、罗汉果产业链延长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研究,为提高广西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撑。二是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攻关。三是加强公共安全技术研发。重点加强食品安全、重大生产事故预防、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防灾减灾和城市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一是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新认定10家以上自治区创新型试点企业,30家以上自治区创新型企业。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完善技术创新平台,健全创新投入机制,促进创新产品增长,示范带动产业走创新发展道路。二是加强高校科研院所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建设。支持高校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创新平台,联合申报课题,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加强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通过项目和资金的引导,加强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三是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创新人才及团队建设。充分发挥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作用。完善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服务广西的工作机制,建立院士工作站,为院士顾问及其团队来桂开展决策咨询、科研、学术交流、人员培训等活动提供综合服务。组织院士顾问及其团队服务企业,开展重大决策咨询,攻克技术难关,转化应用一批科技成果,解决一批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帮助广西引进和培养一批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八桂学者”岗位管理,促进广西“八桂学者”建设工程健康发展并受到实效。进一步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和创新研究团队建设。发挥各类科技项目、平台和基地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作用,继续加大对广西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创新研究团队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培养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和创新研究团队。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发明创造实现新的跨越。继续实施《广西发明专利倍增计划》。加快实施科技项目、创新平台、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发明专利倍增工程,加大发明专利申请资助和授权奖励力度,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0000件,全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件。继续办好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加强专利服务机构建设。继续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的创新资源向广西集聚。继续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加强5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10个广西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新认定一批广西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全面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与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签订的科技合作协议确定的各项议题,积极策划和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争取更多的国家资源落户广西,推动会商工作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深化厅市会商、厅际会商机制。继续参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的科技合作,加强与兄弟省市科技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建设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平台。加快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启动和建设“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承办好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展和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论坛,组织开展系列相关活动,推动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