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17日 星期日
打造国际旅游胜地 建设美丽桂林
——访广西桂林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
本报记者 江东洲
图为广西桂林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右一)在基层调研。

    天赋神韵,山水灵秀。

    桂林名闻天下,只因如梦如幻的山与水。

    财政收入节节攀高、工业经济一路凯歌、居民腰包越来越鼓、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县域经济你追我赶、旅游产业红红火火……如今,与桂林山水同辉的还有桂林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桂林市大力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发展战略,狠抓园区经济和县域经济,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坚定不移走“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之路,城市靓了起来,企业强了起来,市民雅了起来,百姓富了起来。

    2012年,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经国务院同意,《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这标志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桂林市如何全面增强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胜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科技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广西桂林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

    全面实施“五大工程”

    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记者:作为一座国内外知名的山水文化名城,桂林市的青山绿水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引人关注。过去一年,桂林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又取得了哪些亮点和成效?

    赵乐秦: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工作总基调,着眼于“巩固成果,保持势头,为全区作新贡献”要求,坚持走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之路,全面实施项目建设、改革创新、生态建设、民生建设、文化建设“五大工程”,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保稳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增速位于全区前列,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12年,桂林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492.05亿元,增长13.3%。农业增加值274.51亿元,增长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4.81亿元,增长24.5%;第三产业增加值522.60亿元,增长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2.40亿元,增长28.2%。组织财政收入163.56亿元,增长15.2%。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53.15亿元,增长1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0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7328元,增长15.9%。城镇化率达41.8%。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好于预期,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等多项指标增幅位居广西前列。

    一年来,我们以“两化”融合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两大改革”推动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以“示范市”建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村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以项目投资激活增长动力,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以特色城镇建设改善城乡面貌,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以生态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以文化建设增强城市软实力,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进一步彰显;以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推进民生改善,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加快富民强市新跨越

    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记者:党的十八大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桂林市如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开好局、起好步?

    赵乐秦: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加快发展是桂林最紧迫的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全力以赴。当前,桂林市正处于加快富民强市新跨越的黄金机遇期和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美丽桂林、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过多年努力,桂林市的发展优势日益凸显,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发展形势的积极方面,坚定发展信心,又要运用“底线思维”,充分估计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认真谋划全局,增强应对能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要紧紧抓住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历史性机遇,树立雄心壮志,提升标杆定位,大思路谋划发展,大手笔推进建设,大成效实现跨越,全面开创桂林发展建设的崭新局面。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起步之年。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之路,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三个率先”(即在三年的时间内,桂林要在三个方面实现“率先”的目标:一是在全区率先走出一条在保护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的路子;二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率先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三是城乡居民收入率先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为目标,以“三个全面”(即全面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全面加快临桂新区、各县县城以及特色乡镇建设)为重点,按照“加快建设新城,着力提升老城,城乡协调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文化相融,富裕和谐桂林”的总体要求,努力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实现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美丽桂林良好开局,为加快富民强市新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

    记者: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去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作为一个地级城市,桂林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家发展布局,这是桂林发展史上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把桂林打造成为国际旅游胜地?

    赵乐秦:桂林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对外交流合作广泛,具备发展成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重要平台的独特优势。我们要围绕《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按照世界水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要求,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政策支持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确保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良好开局。

    提升桂林旅游发展定位。把握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重要平台的战略定位,按照国际化要求及先进管理理念,以突出旅游功能、提升生态功能、增强城市功能为导向,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相关配套规划;提升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强化旅游发展要素保障,培育旅游新业态,创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导、特色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结构;探索以旅游为纽带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途径,加快形成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和管理、生态环保、文化教育等与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协调统一的整体发展格局。

    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围绕推进《规划纲要》提出的“六个一批”重点工程,全面加快旅游产业及配套重大项目建设。以建设桂林世界旅游城为突破口,开工并加快建设保利文化产业园、国奥凤凰体育休闲旅游区、国际足球文化产业园、九美桥时尚园等项目,加大旅游综合体、旅游特色街区等旅游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

    实施“品质旅游”战略。着力打造旅游消费层次丰富、产品体系完整、产品线路完善、服务水平一流、市场规范的旅游精品和旅游品牌。整合全市优势资源,丰富提升山水观光、休闲度假、历史文化、生态乡村、民族文化演艺、红色旅游、户外运动、浪漫婚典等八大系列旅游产品。

    促进相关服务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全面落实自治区加快推进桂林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加快发展“1个核心区、2个功能集聚带、5大示范区”,加速构建服务业“345”产业体系。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工业和信息化发展

    记者:工业,国民经济的命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促进传统产业尽快向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桂林市如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动工业结构转型升级?

    赵乐秦:实现富民强市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发展壮大产业、做大做强工业。我们将按照“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走高端、低碳、生态、环保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工业升级改造,着力培育发展大园区、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着力发展特色效益工业,打造工业发展新优势。

    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汽车等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建设,完善工业配套,引导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强力推进千亿元园区和千亿元产业建设。高新区以打造千亿元创新型特色园区为目标,在拓展空间、培育优势、完善配套、创新驱动、改善政务环境上下工夫。扎实推进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创意动漫产业园、苏桥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园、西城经济开发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雁山低碳经济产业示范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实施“飞地工业”新模式,拓展老城区产业发展空间,启动宝山工业园建设,加快发展临苏产业带。坚持“产城一体”发展模式,加快园区综合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园区与城镇化互动。继续支持以光伏、风能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努力打造千亿元产业。

    深入推进“抓大壮小扶微”工程。积极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创新力强、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骨干企业。加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创业基地建设,强化融资服务,筹建企业应急互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中小企业上规模、上台阶。

    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中小企业网上营销工程,着力发展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和“宽带桂林”建设,搭建云计算公共服务、地理信息共享和视频资源管理三大平台。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突出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业大市向强市转变

    记者: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从桂林市的实际出发,如何加速发展现代农业?

    赵乐秦:民以食为天,邦以农为本。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和保障。桂林是广西的农业大市,农业基础和产业化水平在广西处于相对领先地位。我们要深入实施“四大流域”和西部山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提升特色农业发展水平。

    加快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巩固提升农业“万元增收”示范带建设,做大做强特色效益农业,实现粮食、水果、蔬菜、食用菌、毛竹、花卉苗木、生猪、家禽等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值持续增长。推进建设一批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推广标准化、设施化、工厂化生态养殖。大力发展特色林下经济。深入拓展循环农业模式,加大农业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大力发展新型农业耕作模式,提升“三避”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实用技术。推进农业向接二产连三产延伸,打造一批休闲农业精品,促进休闲农业提档升级。全力打造全国、全区农产品知名品牌,重点优化提升6大种植业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加快规划建设区域性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不断完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及冷藏、物流设施。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采后处理、贮运加工产业,积极推动农超、农校、农批、农企等产销对接。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抓好桂江、湘江等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推进兴安、荔浦等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加快青狮潭和峻山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加快实施“通畅”和“连通”工程。推进农村水电增效扩容和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加强农机装备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阳朔田园风光休闲型、恭城生态农业带动型、桂北民俗风情体验型等建设发展模式。加强新农村建设,打造一批农户居住规模较大、产业支撑发展有力、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齐全、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健全的、能初步体现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农村新型社区。继续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工程。

    全力保障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健全“菜篮子”供给体系,突出抓好以临桂、灵川、雁山为重点的城郊“菜篮子”蔬菜种植基地和县域“菜篮子”基地建设。强化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安全监管,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服务和监督管理,完善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控体系,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

    拓展优化城镇格局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记者: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这一论断不仅提出了城乡一体化战略,而且对实施这一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桂林市如何全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不断取得新成效?

    赵乐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由于县域面积大、农业人口多,桂林的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全区水平,城乡一体化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将坚持规划要硬、机制要活、管理要细、工作要实的理念,强化规划统一管理,突出桂林地方特点,打造桂林城市特色。抓住行政区划调整有利时机,全面加快桂林世界旅游城、各县县城以及特色乡镇建设,推进区域协调、城乡互动、产城融合,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上有新作为。

    加快建设临桂新区。深入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战略,优化、完善、提升临桂新区规划,加快基础设施、产业、民生等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提升新区整体形象,加快新区核心区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商住娱乐等优势资源向新区转移。全面启动新区城市管理工作,提升社区社会服务功能。加快新区三大旅游功能板块建设发展,大力推进会仙湿地旅游区建设。统筹新区老城资源,引入战略投资,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

    强力疏解改造提升老城。全面实施市容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着力提升老城品质。实施城市交通畅通优化工程,加大老城路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老城功能,加强重要节点及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建设;注重商业业态的统筹谋划,加快站前路商业广场等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推进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改造,切实改造一片、提升一片。加快城市水系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和风貌街区改造,进一步彰显生态山水名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特质。以建设国际旅游胜地为标准,以提升老城品质为目标,着力完善城市功能,规划、建设、改造提升一批专业市场和农贸市场。

    加快打造桂林城市群。整合县域资源,注重科学布局,积极培育中等城市,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全力构建以中心城市为重点,县城新区和重点镇为支撑,大小结合、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城镇群和城镇带,形成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重点城镇“众星拱月”的桂北城市群格局。加快各县县城和重点特色乡镇建设,扩大规模、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积极争取区划调整,力促县城所在地逐步撤镇改街道,积极推动撤乡改镇。

    全面启动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切实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记者: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广西也提出将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通过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力争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14万元和1.67万元,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桂林市来说,如何大幅提高城乡的居民收入?

    赵乐秦:城乡居民收入关乎国计民生,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我们要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为城乡居民收入率先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打好基础。

    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大力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钱粮双增工程”和“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推进“吨粮万元田”“万元片区”“万元增收村屯”和“10万元致富示范户”建设,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深入实施百万农民就业培训工程,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大力扶持农民回乡创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金融、科技、保险等支农力度,落实各项生产补贴政策,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完善农村土地、林权等产权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共同推进,加快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抓好产业扶贫工程,贫困农民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幅。

    实施城镇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快完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保证金制度,促进劳动者工资水平与企业经济效益有效衔接。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增长机制,加快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促进事业单位工资合理有序增长。提高城镇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城镇居民社保待遇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低收入居民临时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平价商店建设试点。促进全民创业,扎实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定完善配套措施,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抓好就业工作,积极创造城镇就业岗位,加大对城镇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建设美丽桂林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对作为闻名中外的国际旅游胜地的桂林市的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桂林市如何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推进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永续发展?

    赵乐秦:桂林山水是广西乃至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我们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率先走出一条在保护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的路子,建设美丽桂林,实现永续发展。

    加强漓江科学保护。全面实施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大力推进科学保护漓江“六大工程”,启动漓江保护科技工程。加强漓江喀斯特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相关工作,完善漓江生态补偿机制,提高水源林生态功能,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加强漓江航道及主要支流河道整治,严格保护洲岛景观,强化沿岸石山及洞穴保护开发与安全管理。推进沿岸村镇规划管理。

    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继续推进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积极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全面推进“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鼓励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积极创建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区)。加强污染防治,防止重金属污染、饮用水源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发生;开展青狮潭水库环境专项治理,继续加强城市和村镇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县域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探索边远乡村生产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园区及企业治污设施等环保项目建设和管理力度,确保环境安全。鼓励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培育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园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快建设低碳城市,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及产品,支持低碳旅游,推进车船使用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工作。开展全民节能减排,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强化环境监测和执法。加强市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做好大气PM2.5实时监测和实时发布工作。

    保障民生创新管理

    强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记者: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桂林市如何继续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进行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赵乐秦:执政为民、改善民生,是做好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社会事业,实施惠民工程,创新社会管理,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扎实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继续抓好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和基金征缴。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孤儿救助、自然灾害和临时困难救助水平和保障标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抓好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托养中心项目前期工作,落实残疾人救济抚养计划。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实现城镇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补贴应保尽保。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五年计划。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启动市委党校改扩建项目。积极支持高校建设。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巩固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卫生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切实抓好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的落实。进一步科学配置卫生资源,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高疾病防控能力,继续推进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着力打造文化卫生、品牌卫生、放心卫生。

    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继续举办全市大众篮球赛、“五人制”足球赛等赛事。注重体育与旅游、文化相结合,加快体育旅游基础设施以及高端运动休闲项目建设。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抓好诚信计生的巩固提升扩面工作。强化计生优质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各项民生政策与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的衔接落实。

    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要求,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