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德国“中国文化年”活动于今年1月圆满落幕。回顾一年来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合作与对话”主题可谓贯穿始终,新的合作方式不仅赢得了两国文化界的认可,也促进了民众间的相互了解。
全面展示
2012年是中德建交40周年,中国在德国举办了“中国文化年”活动,堪称中国迄今在德国举办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历时最长的文化活动。
2012年1月,“中国文化年”活动在柏林音乐厅拉开帷幕。中国知名指挥家余隆携中国爱乐乐团呈上一场难忘的视听盛宴后,持续一年的系列活动随后展开,1500多名中国艺术家先后来德献艺,上海交响乐团、中国京剧院、北京现代室内乐团、江苏昆剧院等艺术团体的精彩演出为德国多个音乐节增辉添彩。
在德国多个城市的博物馆和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故宫博物院文物展、当代中国艺术展、中国公共艺术展、圆明园文化展等30多个展览吸引了大量德国民众参观。中国文化机构与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罗伯特-博世基金会、歌德学院等合办了多场文化对话活动。
与此同时,“中国文化年”为中德省州、城市之间的友好交流提供了平台。文化年期间,科隆市举办了“龙在科隆舞”中国年活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举办了“北威州中国节”,汉堡市举办了“中国时代”活动,法兰克福市举办了“中国在美因河畔”活动。此外“文化周”活动推动了中国北京、上海、重庆、安徽、云南、南京等地与德国科隆、汉堡、杜塞尔多夫、汉诺威、法兰克福、曼海姆、柏林等城市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合作对话
与先前中国单方面展示中国文化不同,本次“中国文化年”活动突出了“合作与对话”的主题。文化年促成了中国文化机构和艺术团体与德国40多个文化机构的直接合作,双方在德国40多个城市举办超过500场活动,以音乐、戏曲、舞蹈、展览、对话、电影等多种形式,展示中国的传统与当代文化。
合作不仅促成中国文化活动深入到德国各个地区,共同策划也让文化展示有的放矢。通过两国文化机构相互合作,无论从前期宣传造势,还是活动安排上,都能以德国观众能够接受的方式展示中国文化。
德国加布里埃勒·明慈博士有限公司参与了“中国文化年”开幕音乐会及开幕系列文化活动的策划工作。该公司通过宣传海报、网站介绍等方式为中国文化年宣传造势。对华十分友好的明慈女士认为,“中国文化年”选择了一种与德国文化机构、艺术节以及文化运营商合作的方式展开,“这种合作方式非常成功,让中国在数十个德国城市以及众多非常知名的活动中展现自己,也让全德各地民众在数以百计活动中认识中国艺术与文化”。
另外,中国艺术家还在文化年框架内与慕尼黑爱乐乐团、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石荷州艺术节交响乐团等合作举办音乐会。艺术家之间的相互合作也大大促进了两国艺术界的交流与理解。
平等互鉴
丰富的文化活动得到了德国民众的积极参与和好评。明慈女士说,中国的很多艺术形式与传统对德国人来说还很陌生,而正因此,他们对这些新奇未知的东西表现出浓厚兴趣,全球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正持续升温。
明慈认为,中国与德国合作密切,文化领域亦如此。明慈公司过去几年中在中国或与中国合作筹划了许多文化项目,其中一个重要基础就是真正的对话与平等的交流。
“中国文化年”闭幕音乐会指挥汤沐海曾留学德国,师从指挥大师卡拉扬。回忆这些年来中德两国文化交流所走的路程,他说,德国艺术界与中国艺术界现在相互学习。
2012年德国石荷州音乐节将主题锁定为“中国”,中国为此派出了约400名音乐家,举办了59场音乐会,占整个音乐节活动总数四成以上。
石荷州音乐节主席罗尔夫·贝克称赞以中国为主题的石荷州音乐节获得巨大成功。“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乐团和音乐家有着多么高超的水平,”他说,“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交流,我相信,这一良好效果在文化年结束后仍会继续发挥其作用。”
图为1月13日,在德国柏林音乐厅举行的2012德国“中国文化年”闭幕式音乐会上,德国女中音歌唱家艾丽斯·韦梅莉安、男高音歌唱家斯塔芬·温克及中国浙江省交响乐团指挥汤沐海(从右至左)在《大地之歌》演出后向观众致意。当晚,2012德国“中国文化年”活动在柏林音乐厅圆满落下帷幕。新华社记者 潘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