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需要有世界水平的农业,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主动适应这一要求,着眼于科技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引领和支撑,加强领军人才培养,强化联合协作,注重协同创新,走开放办院之路,凝聚起国际国内高端科技资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做出新贡献。
积聚国内外资源开放办院建设世界水平农业
建设世界水平农业需要有国际眼光,为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积极争取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及北京市科委的大力支持,先后与法国、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等30多个农业发达国家开展近百项科技合作,与美国弗罗里达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西班牙阿美利亚大学、美国奥本大学、法国农科院等二十多个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与英国东茂林研究院、美国康奈尔大学共同组建了草莓合作工作室和葡萄病害研究联合实验室。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技术依托的北京市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聚集了从事玉米、小麦、蔬菜育种研究的科研人员370人,2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419台,种质资源5868份,入驻科研项目43项,项目经费约1.4亿元。
培养领军人才、打造世界水平团队建设世界水平农业
近年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刘爵入选国家杰出青年,赵春江、刘爵、赵昌平、许勇、赵久然五人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还有9人次分别入选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和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有22人入选农业部国家产业技术体系;许勇为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姜全为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中,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专家有24人,孙向军为观赏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另外,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还组建了五个院级创新团队和21个所级创新团队,精准农业优秀创新团队获得2011年中华农业科技奖创新团队奖。
打造世界水平的农业需要不断取得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近年来,已有多项科研工作在国际上取得突破,产生较大影响。其中: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率先完成了西瓜基因组测序计划,实现了西瓜全基因组数据资源和分析平台的全球共享;新品种“京葫36号”种子价格比国外品种低60%,产量比国外品种提高20%以上,打破了跨国公司十多年的垄断;二系杂交小麦育种研究突破了光温敏不育系和恢复系创制的系列世界难题,创建了中国二系杂交小麦体系,新品种已经推广示范到巴基斯坦等地;玉米新品种“京科968”通过国家审定,有望成为“十二五”全国主栽品种之一;鸡法氏囊研究已跃居国际领先地位;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鸭出血性卵巢炎灭活疫苗的研制,已取得突破性阶段成果;葡萄溃疡病基础与防控研究添补了国内空白。
今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广大干部、职工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在建设世界城市中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