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李卓君 记者赵凤华)9月26日,国际学生能力评量计划(PISA)的负责人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博士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举行了一场交流会,题目为“世界一流教育体系的特色,中国和世界的比较”。
PISA是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展的评量全世界学生的学业表现的计划。其研究的宗旨是评估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是否拥有将来走入发展经济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并提供一个国际范围内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对比的机会。
施莱克尔对于北大附中的课程改革很感兴趣。尤为看好学生们以读书、讨论为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写作能力的英文课程。他和学生们对学习动力、怎样选课、社会对什么能力需求最大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他说,以前,学校旨在提供给学生们一个知识储备,因为这些知识在学生们毕业并走出校园之后依然适用。但在当今社会,科技让知识变得触手可得,用电脑、手机等工具查询起来非常方便。怎样使学生“高过智能手机”便是教育所面对的新的问题。所以如今一个优秀的教育系统应该不只停留在知识囤积的层面,而应该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学生把学习视作一件终身的事情。这也是PISA的重点评估内容。他认为中国教育系统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多来自外界的压力,学生很难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