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7日 星期五
《基因机器》:讲述核糖体研究竞赛的故事
□ 李大光
《基因机器》,[英]文奇·拉马克里希南著,何其欣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摇曳烛光

    核糖体就像生命编码的中央处理器,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关键所在。核糖体的绘制是20世纪末生物化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文奇·拉马克里希南凭借“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在文奇的新书《基因机器》中,他以自传体的形式讲述了这项荣获诺贝尔奖的工作,以及他如何应对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文奇以物理学家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获得了博士学位后他很快尝试投身于生物学,并解决了生物化学方面的一些大问题。他的学术生涯恰巧也说明了现代生物技术与电子技术密不可分的发展趋势。

    核糖体的故事本身就很有趣。核糖体是细胞蛋白质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DNA的发现和蛋白质合成过程的逐步进展,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在本书中核糖体被形象地称为“基因机器”。发现核糖体等细胞成分的实际形状非常重要,文奇在X射线晶体学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事实上,这些技术正是导致他取得成功的原因。

    从显微镜的基本概念开始,文奇和同伴们讨论了探究分子尺度的挑战和人们发现的早期解决方案,即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晶体学的进展。文奇发现,在核糖体研究的竞赛中,大部分都依赖于找到可接受的核糖体晶体,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他通过自己的途径生成了理想的晶体,以便使用晶体学来描绘核糖体。

    这是一本全面而有趣的读物,读者可以从文奇的角度了解核糖体的故事,以及参与发现核糖体的一些关键人物。本书不仅介绍了X射线晶体学解析核糖体结构的细节,也介绍了结构生物学的基本脉络和发展历史,是了解和学习结构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难得的启蒙教科书。

    虽然发现核糖体的故事很有趣,但是竞争也很残酷。有人提醒我们,在科学界,跟其他地方一样,有的科学家个性可能很强,也很好斗。本书中提到的水晶技术开发先驱阿达·尤纳斯和其他科学家之间的争吵故事,就非常引人注目。这些争论尽管看起来并不很科学,甚至不具备学术意味,但当赌注是诺贝尔奖时,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在本书中,文奇还对诺贝尔奖评审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诺贝尔奖评审系统可能会变成一个封闭的俱乐部,在那里,同样的科学家反复获得享有盛誉的荣誉。他写道:“因为许多早期的诺贝尔奖得主在他们的领域都是巨人,这种想法已经根深蒂固——尤其是在非科学家中——诺贝尔奖得主是天才。事实上,诺贝尔奖本意不是要颁给伟大的科学家,而是要颁给做出了突破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非常聪明,但其他人只是坚持不懈或偶然重大发现的优秀科学家。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往往会有极大的帮助。”他还对将中奖人数限制在3人以内的规定提出不同看法。“这在一个世纪前或许是合适的,但在今天,它没有反映出大多数重大科学进步的标志——有意或无意的合作。”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际科学素养促进中心研究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