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新增“儿童与安全”领域——
从根本筑牢儿童安全出行“防线”
□ 科普时报记者 胡利娟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9月27日公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新增“儿童与安全”领域,将“推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安全头盔,儿童出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列为主要目标之一,提出未来10年内,将减少儿童伤害所致死亡和残疾,儿童伤害死亡率较2020年下降20%。

    10月20日,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对此举办了“保护儿童远离道路交通伤害”线上研讨会,相关专家就新纲要在预防和减少儿童道路交通伤害方面主要内容、意义,以及未来实施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儿童出行安全可防可控

    “新增‘儿童与安全’领域,一是以儿童为本,把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参与新纲要制定的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儿童工作处副处长曾国强介绍,新纲要编制过程中,通过座谈走访,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听取有关部门、地方、专家学者等各方意见。大家集中反映的问题就是儿童出行伤害导致的死亡和残疾,已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他说,相关研究和国内外实践经验均表明,儿童出行安全问题是可防可控的,儿童伤害并非意外。

    新纲要重点关注儿童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特别聚焦了“推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伤害防控与心理健康室主任段蕾蕾说,如此具体地明确推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目标,更加凸显其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道路安全、伤害预防项目官员方丹也表示,交通出行中,如果儿童乘客能够正确使用与其年龄身高相符的安全座椅,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其中婴儿正确使用安全座椅死亡风险可降低70%,幼儿死亡风险降低54%~80%。

    多措并举确保安全出行

    新纲要在“儿童与安全”领域不仅提出目标,还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策略措施。

    曾国强说,在“预防和控制儿童道路交通伤害”这个策略下,新纲要明确了包括完善交通安全立法、提高儿童看护人看护能力、培养儿童养成良好交通行为习惯、推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安全头盔和儿童步行,以及骑乘机动车反光标志、完善儿童道路安全防护用品标准、加强生产和销售监管等多个具体的措施,可操作性很强。

    据悉,国务院发布儿童发展纲要后,各省还要发布相应的儿童发展规划,新纲要作为国家的重大制度,发布后还会有一套相应的监测和评估制度来保障落实。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说,从这个角度看,新纲要能把使用儿童安全座椅这样一个具体内容规定进去,对推动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更好地保障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在段蕾蕾看来,新纲要将“儿童与安全”领域每条举措都写得如此具体,这为各地认真实施提供了抓手、提出了方法,能够帮助各地精准防控。她说:“不是提出一个方向大家去走,而是把车、轮子、轮船、货物都给到了大家,可以一起把这个事情往前推。”

    方丹认为,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害都是导致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的突出因素,基于我国的人口基数,伤害预防工作方面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全世界伤害预防工作的成效。

    多方参与促进新纲要落实

    儿童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这就需要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增强儿童出行的风险意识,加强对儿童出行的安全防护。

    在基层进行儿童出行伤害调研时,曾国强发现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对儿童出行伤害防控的意识比较薄弱。他认为,在后续工作中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强化伤害可防可控的理念、传播相关防控知识。安徽徽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安徽省青联常委姚炜耀建议,今后在驾驶人资格考试当中,应进一步提升关于儿童安全座椅的试题比重,让驾驶人在学交规时就明确儿童安全座椅的重要性,这样,他们今后开车时,在实际道路行驶中也会增加安全意识。

    从更广层面上,段蕾蕾认为,应加强数据分享、分析、利用、评估,进一步完善儿童伤害监测评估体系,通过监测数据分析了解儿童伤害状况,提升儿童伤害急救能力,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我们正在完善全国伤害监测系统。”

    方丹表示,儿童要真正用上安全座椅还有很多步骤,家长要愿意给孩子用,还要买得到、买得起,买到后还得能安装、能装对、能用对,这中间每一步都涉及很多干预措施,需要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生产销售企业、媒体、公益机构等多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参与共同落实。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