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8日 星期五
办学也得尚俭戒奢
□ 王 谨

观天下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最近,一则贫困县举债7亿多元建豪华中学的新闻,成为网上热搜。据悉,此事件中的陕西省镇安中学所在的镇安县,不久前才从深度贫困县“摘帽”。

    新建镇安中学项目占地面积272亩,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可容纳学生6000名,概算总投资5.136亿元。而据媒体援引当地相关负责人透露,实际建设时决算又有增长,最终达到7.1亿元。新建镇安中学是由镇安县中学、镇安县第二中学、白塔中学三所中学合并建成的。因该校建设规模特别是奢华的景观设计,导致建设费用超过该县的经济实力,一时间舆论大哗。

    勤俭办学是我们党和国家办学的一贯原则。无论是在民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面临有教育经费短缺与教育事业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对矛盾,是随着局势的发展及经济状况的改善而逐步缓解。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为培育干部,在延安因陋就简办起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那时的教学条件与国统区的大学、中学无法比拟,但抗大却吸引了大批有志求学的进步青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育事业随着国家建设的加快而得到提升,但仍然坚持的是勤俭办学的原则,因为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教育经费短缺与教育事业发展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一个地方,办什么样的学校,建什么样的校园,要量财而行。建学校不看条件,贪大求洋,只能吞食举债度日的苦果。试想,一个刚摘贫困帽的县,2019年全县的财政收入不足两个亿,即使倾全县财政收入补建校财政窟窿,也要逾三年。假设该县财政收入都用于还债,无钱用于改善民生,什么事都干不成了,该县岂不又坠入深度贫困县?当然,也许笔者有点杞人忧天,该县也许有其他融资渠道。但如果有其他融资渠道,拿出一部分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奔小康干些实事,不是更需要、更惠及民生吗?

    当然,出人才与学校教学条件不无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关系。大凡优质的学校,不只是优在校园的硬件设施,而是优在师资,优在教学质量。比如,以教学质量雄居全国中学之冠的湖北黄冈中学(通称黄高),它的校园设施并非全国之冠,总建筑面积还不及镇安县中学,却在“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下,每年向全国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一流人才,多年高考一直保持98%以上的升学率和75%左右的重点大学录取率。该校的成功真谛,我以为就在于多年积累了一流的教学经验,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

    教育开民智,教育启动科技之门。古往今来,中国圣贤多重视教育。但重教育并非建一流的设施就是重视,而应重在给学生教了什么,学生接受了什么?镇安县举债建仿唐式豪华校园,有些设施与教学似乎关系不大,比如气派的仿古牌坊式大门、16尊石刻鲤鱼、8米长的校训大理石、多层喷水池及水车、栈道、石拱桥……

    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说过:“只要我能拥抱世界,那拥抱得笨拙又有什么关系。”此话很有道理。在条件有限时,非华丽地而是笨拙地拥抱你眼前的世界,又有什么关系。诚然,教育优先并没有错,但应优先在教与学;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也没有错,但学校环境的营造,要从实际出发,从实用出发,从尚俭戒奢出发。只要有拥抱教育之心,建校俭朴点,有什么关系!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