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8日 星期五
冰川催生旅游网红打卡地
——记巴塔哥尼亚高原行(上)
阿根廷湖岸边
莫雷诺冰川的断面

    □ 余节弘

    2019年,时值麦哲伦环球航行500年,我于2月去南极旅行,由火地岛回国途中在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城市卡拉法特停留了三天。虽说三天的旅程走马观花,但经历过南极的大风景后,反而对细节有了更深刻的观察理解,也因此,所见所闻多少带有博物的视角:关注整体架构,亦关注局部和个体的状况。我想,这就是博物旅行应有的要素吧,把这段经历写出来的动力也由此而来。

    荒凉而又贫瘠的巴塔哥尼亚高原,枯黄是其一贯不变的基调,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吹过安第斯山脉,在高处留下厚厚的积雪,只剩下干燥而呼啸的风,扫荡着高原的每个角落。得益于这里丰富的雪山和冰川融水,在局部地区可以有很高的植被覆盖率,以森林和湿地为主,它们给这里众多的动物提供了庇护之所。而除森林到湿地外的大部区域则是荒芜的高原,稀疏的植被,大面积裸露的地面,只有如原驼等少数动物可以在此自由地游荡。在这变化多样的生境里,我们得以一窥自然与人类相处的多样形态。

    这片高原上有两个较大的湖泊,分别是面积最大的阿根廷湖和其北面的别德马湖。这两个湖泊通过由北往南的拉利昂娜河连接,其涉及的流域面积超过17000平方公里,最后,汇聚于阿根廷湖的湖水通过400公里长的圣克鲁斯河注入大西洋。有了水,城镇自然就有了根基,因此在阿根廷湖的南岸和别德马湖的北岸,分别是两座小镇卡拉法特和查尔顿的所在。这两座城市的存在,与冰川有着很大的关系。与欧亚大陆不同,山脉间的水汽比较充沛,因此,虽然这边的高山只有两三千米,但是却有着丰富的冰川发育。正是由于冰川所带来的景观和局部地貌,使得查尔顿和卡拉法特成为人流兴旺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查尔顿的位置接近安第斯山脉,临近菲茨罗伊峰(Cerro Fitz Roy,3359米)和拖雷峰(Cerro Torre,2685米),这边的地貌以山地为主,周边是狭长的森林区域,再加上高处的雪山及其冰川,因此这里被誉为阿根廷的徒步之都。查尔顿意思是“冒烟的山”,指的就是菲茨罗伊峰常年笼罩在云雾中样子。而菲茨罗伊这个名字,是1877年由欧洲探险家弗兰西斯科·莫雷诺为纪念“小猎犬号”的船长罗伯特·菲茨罗伊而起的。这里冰川融水形成的河流在沿着山脉的河谷中流淌,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沿着河谷伴着平缓的水流一直徒步到智利。当然,由于水量充沛,一些地段可以坐船而行。

    与查尔顿的徒步气质不同,卡拉法特的优点在于它可以不费力气、很近地接近冰川;因此它是阿根廷国家冰川公园——地球南半球除南极大陆以外最大的一片冰雪覆盖的陆地的一个重要的旅游集散地。人们到此,主要是为属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莫雷诺冰川而来。

    莫雷诺冰川属于安第斯山脉48条冰川中最大的一条冰川,其冰舌宽度达5公里,断裂面高出湖面74米,算上水下的部分,总高有170米。在全球变暖的时代,它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每天都在以30厘米的速度向前推进,不得不令人感叹。卡拉法特的城市名源自巴塔哥尼亚高原一种开黄花结深蓝色果子的小檗属的常绿灌木卡拉法特小檗,其历史可以回溯到20世纪初,最初是作为羊毛交易者的庇护所而存在,到1927年才在此设立了政府机构。但直到1937年莫雷诺冰川国家公园的建立,卡拉法特才正真兴旺起来,从此才有了便利的交通系统和宜人的城市基础设施。可以说,卡拉法特的繁荣同对自然景观的开发与经营是分不开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