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5日 星期五
脊髓灰质炎:回顾百年斗争
□ 曾婉嘉 顾智强 吴芷婧 毛天皓

    尽管人类在与不同病原体的斗争中取得了众多的成就,包括已经消灭了天花、即将消灭脊髓灰质炎,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使我们不再对鼠疫等烈性传染病闻之色变。但是,各位亲历的SARS才刚刚离去17年,新冠疫情就于2019年年底卷土重来,并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已造成超过400万人感染、20多万人失去生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冠疫情再次警示我们,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从未真正走远。

    传染性疾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我们人类唯有团结、勇敢面对,才有胜利的把握。近期,我们将和大家一起通过对历史上发生的世界性瘟疫起源、发生、危害、防控、救治等过程的科普,为今天的新冠疫情控制、为人类在未来与传染性疾病的搏“疫”中取得不断的胜利,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人类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了解是逐步加深的;病毒溯源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非常困难;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全人类都是受害者;疫情无国界,需要全球合作才能取得胜利。

    病毒揭秘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是一种人类肠道病毒,可引起麻痹性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即我们所熟知的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直径为22~30nm的球形颗粒,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衣壳蛋白由VP1、VP2、VP3和VP4组成。VP1为主要外露的衣壳蛋白,与受体有特殊亲和力,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

    衣壳内为病毒的遗传物质——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约7.4kb,其5’端共价结合小分子蛋白质Vpg(22~24个氨基酸组成),与病毒RNA合成和基因组装配有关。3’端带有polyA尾,可增强病毒的感染性。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CD155结合,并发生构象变化,可能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并释放病毒RNA。正链RNA可以直接被宿主细胞翻译成病毒蛋白。

    脊髓灰质炎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温带地区,夏秋季是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流行季节,但在热带地区病毒传播的季节性并不明显。与其他肠道病毒一样,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在口咽部(扁桃体)和肠道(集合淋巴结、肠道M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进行复制,很少入侵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复制速度非常快,在感染后6小时,细胞的溶解和死亡就可释放出多达10000个感染性病毒颗粒。当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运动神经元时,其对细胞的快速破坏会导致急性弛缓性麻痹的突然发作。然而,并非所有被感染的儿童都会出现临床症状、导致小儿麻痹。(下转第6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