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0日 星期五
科学家精神守护科技火苗生生不息
□ 付云笛

    科苑视点

    历时7天的2019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各地引起广泛而热烈的反响,以游艺、互动体验为主的活动展现方式让参与群众与科学来了场最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当然,“玩”并不是今年科普日活动的全部,位于北京主场活动中国科技馆区主展厅的“我和我的祖国”板块就尤为引人关注,醒目的“中国红”展板上满溢着我国科学家们对祖国厚重的爱。

    “我和我的祖国”板块内容由“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提供,意在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选取了工程收集的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新中国重大科技事件中表现“爱国、奉献、求实、创新、协同、育人”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对老科学家的成长资料与学术研究的采集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据了解,“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已经经过10年的采集,可谓硕果累累,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类型最广泛的中国现当代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收集工程。

    整个“我和我的祖国”展区分四个篇章,分别是“我爱你,中国”、“无限风光在险峰”、“协同育人,甘为人梯”和“接力精神火炬,奋进新的长征”。

    “我爱你,中国”篇章中,展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留洋科学家们回国发展中国科学事业的历程。钱学森、郑哲敏等人的艰难归国之路;邓稼先、程开甲等人近乎失踪般的刻苦钻研;虽有苦痛,亦要坚守在科研一线的应崇福。参展人群中有个年轻小伙看到程开甲那句“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拿出了手机记录。他说,这句话让他深受鼓舞,研究核导弹的这些科学家们放弃了国外优渥的生活,不畏艰苦地在沙漠深处进行钻研,这种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之前在课本中学过邓稼先的事迹,这次展览让我学到了更多。不过,我最崇拜的还是种水稻的袁隆平。”一位看展的小学生表示,“这些科学家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努力,要让未来的生活变得更更好。”不过对于是否想要成为科学家,小朋友则非常成熟地回答道:“我爸爸妈妈虽然带我去过很多博物馆、科技馆,但没有要求我成为科学家。我自己也认为目前只要对科学有些了解就好。”

    “无限风光在险峰”篇章中则展示了近几十年来许多科学家攻坚克难的研究过程,采用了照片、采访和VR技术等多种形式进行呈现。展厅中央的雾气瀑布让很多人迷惑,直到人们戴上VR眼镜才终于看了个明白。雾气中展示的正是原子弹爆炸的景象,戴上VR你就会置身现场,最直观地感受原子弹爆炸的威力。

    同时,展厅陈列了老科学家的一些日常用品,展现了他们科研以外的样貌。而“接力精神火炬,奋进新的长征”篇章中西迁老科学家精神让人倾佩。有位阿姨一字一句地点着那句“党要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她动容地说道:“过去的人都这样”。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籍。”中国特色的科学家精神是不畏艰难险阻,只为中国科学事业奋斗的爱国精神;是响应国家号召,到最需要地方去的钻研精神;是不怕难不怕苦,一心只为征服险峰的攀登精神;是不求自身成功,但求集体更好,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是新时代不忘初心,继续创新,支持科学教育的坚守精神。“老科学家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期望通过这些科普工作的努力,面向全社会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科技界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的科学文化。

    永续科学家精神是一项浩瀚的工程,需要你我他一起努力,共同守护科技火苗生生不息。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