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0日 星期五
核科普:媒体应该担当起宣传责任
□ 科普时报记者 张 克

    “我国的核电站从选址时就避免了强烈地震和海啸可能产生的区域,不会发生类似福岛那样的灾害。”在2019年全国科普日期间,一个核宝宝机器人向观众介绍中国的核能事业,我国核事业发展以及核科普的宣传始终是一个热点。观众在这里可以很好地了解我国核能的建设,认识祖国的发展现状,增加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以及使命感。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基石。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超级大国的核讹诈与核威胁,党中央于1955年作出大力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毛泽东主席坚定指出:“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1958年“一堆一器”相继建成,开启了我国的原子能时代;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铸造了堪称“民族脊梁”的崇高价值观。经过60多年发展,我国已建成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实现了核能大规模和平利用,“华龙一号”已经成为中国名片。

    记者在这里看到,展出内容聚焦核能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前沿热点,通过实物、模型展示、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集中体现核能领域科技创新在助力发展、改善民生上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增强公众对核科学技术、核安全和核应急管理的认识和信任。

    在很多老百姓心里,提到核科学,大家就觉得是核武器,事实上,还有核能以及核技术应用等。未来,和平利用核能为国家发电是趋势,核能是清洁、高效的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更加安全。

    一说起核电,民众可能想到人类历史上有过三次重大核事故,即三里岛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尤其是福岛核事故之后,很多人“谈核色变”。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总经理顾军曾感慨:“有人说,公众喜欢看两种新闻,一种是把你吓够呛,一种是把你气够呛。”正面科普挺难的,负面的所谓“科普”却很容易被传播。

    民众对核电了解程度低导致不接受核电,从而产生反核心理。这需要加快推进核电相关的科普工作,努力提高公众对核电的了解程度。

    网上早就有这样的呼吁:“我认为公众的不理解不能怪公众,只能怪搞核电的人不会普及。”“对核电多些了解,懂核电、会表达的人应该多站出来讲一讲。媒体就核电问题的报道,要做的是让大家都对核电问题有更多了解,让沟通更加有效,这样很多问题将不成为问题。”“媒体应该多宣传核电多普及核电知识。这种专业壁垒过高又关系重大的行业,媒体应该担当起宣传普及的责任。”

    对于这种声音,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众对核能安全产生质疑和不解,恐核心理、邻避效应蔓延,成为制约核能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没有群众的支持,就没有核能的发展。像我们从事核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就应该在科研、教学、生产的过程中,时刻不忘科学传播,要把我们的研究目的、研究方向、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等,向领导干部讲清楚,请他们支持核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向一线技术人员讲清楚,让他们懂得每一项操作规程和技能的科学原理;向公众讲清楚,让他们知道核的应用很广泛,知道核科学技术用好了能解决我们生产生活的许多难题,不再误解核、不再恐惧核,进而支持核电站建设和核技术的应用;向中小学生讲清楚,让他们对核科学技术感兴趣,将来成为我们的接班人……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和知识的表达方式更加多元,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更加丰富,大众对于知识的获取有了更大的选择性。所以,要扩大科普宣传的成效,仅仅解决人流资源还不够,如何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也是关键。

    观众李女士表示,“核能与百姓共生,这是与公众拉近距离的一次尝试。把核科学科普融入日常生活,这种宣传核科学的方式很新颖,以后我可以把小孩带过来,通过现场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核科普知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