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5日 星期五
亲历“四大金刚” 来生还要当海军
图右为孔繁才大校

(上接第一版)

    走向大洋

    海军70周年纪念小川访谈

    在当时,装备了雷达、声呐、深水炸弹、鱼雷、反舰主炮等较为先进的反舰、舰空武器,形成了对海攻击、对空防御和对潜攻击的主体作战能力。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四大金刚”所装载的装备性能和自动化程度日显落后。到了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四大金刚”用了5年时间,逐次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将鱼雷改装成导弹,从而大大提高了海上作战能力。

    小川话外音:在近半个世纪的海上生涯中,“四大金刚”参加过各种重大演习,监视驱逐过美国驱逐舰,孔大校曾讲述舰 接待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视察,为共和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孔大校:周恩来总理以及刘少奇、董必武、邓小平和十大元帅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乘坐和视察过“鞍山”号。德国、保加利亚、波兰、南斯拉夫、蒙古、匈牙利、朝鲜、柬埔寨等8个国家政府和军事代表团也上“鞍山”舰参观访问过。值得一提的是,在“鞍山”号驱逐舰上还出现过勇斗歹徒光荣牺牲的范重明烈士、为抢救渔民而献身大海的刘振发烈士和为保护战舰安全而荣立二等功的焦建伟等英模人物。当年,“四大金刚”的航迹遍及祖国的万里海疆,许多令人振奋的事迹也传遍千家万户,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它们相继圆满结束了“保家卫国”的重任,恋恋不舍地退出了四海为家的大舞台,被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所替代。

    小川话外音:最早退出现役的“抚顺”号曾被江苏省江阴市一家拆船厂购去拆卸,回炉后变成了新的钢材。同时退役的“长春”号则被山东省乳山市购去,座滩于“天下第一滩”的乳山银滩,成为国防教育科普大课堂;同时“抚顺”“长春”再次命名了人民海军现役舰。前不久,我再度参观了在青岛海军博物馆、大连老虎滩陈列的“鞍山”和“太原”号,感受着它们为国防教育展示着昔日的风采。当年,孔大校曾介绍过这后退役的两艘舰。

    孔大校:第3艘退役的是“太原”号,“太原”号后改为“青岛”号,1991年农历中秋节,正当海上升明月时,由最后一任舰长王吉松、政委傅长峰率领官兵送至大连市,落定于老虎滩湾。在保障海军大连水面舰艇学院学员实习的同时,接待游人的参观。1998年12月,它被大连市政府正式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最后退出现役的是“鞍山”号。1992年4月24日上午11时30分,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举行了隆重的退役典礼,“鞍山”舰第一任舰长,后任北海舰队司令员,已离休的苏军,将他38年前升上去的军旗降了下来,交给了鞍山舰最后一任代理舰长苏海音。当时,最为感人的一幕是“鞍山”号最后一任政委曲卫平,含着热泪在退役典礼上致辞,不足1500字的告别信在宣读过程中,竟因激动不得不易致辞者。可见,新老官兵对第一代驱逐舰是多么眷恋。

    小川话外音:孔大校1967年8月从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鞍山”号,在舰上先后任实习副航海长、副航海长、航海长,直到1976年调到到驱逐舰第一支队司令部任航海业务长。记得他讲述舰上工作和生活时,所有的发生就像是在昨天。

    孔大校:“飞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鞍山”号是4艘同型号军舰的旗舰,该舰长112.5米,宽102.2米,吃水5.5米,排水量为2000吨,当时舰上的编制分为:航海、枪炮、鱼水雷、通信、机电、雷声、舰务这七个部分。人数多的枪炮,机电部门下又划分为队,区队以下再分为班,编制300人。分为3个党支部,航海、鱼水雷、通信、雷声、舰务为一个支部,机电、枪炮各为一个支部。舰上是党委,舰上领导为舰长,政委,副舰长(1~2人)、副政委。回想起“鞍山”号上的那些日子,舰上的工作就是训练、学习、值班、值勤,学到了在海校里没有学到的知识,如:怎样组织航海部分的训练,舰艇的管理,维修和保养;多次亲历了军舰在一般情况下和各种复杂条件下航行,军舰的防御和进攻;也参加了编队的训练、编队的航行。每次任务完毕后要认真进行讲评,先班里讲、再部门讲,最后全舰讲评,指出训练中收获,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今后怎样克服,这些不断积累的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川话外音:人们通常对水兵舰上的生活有着好奇心,但舰上的生活环境确实很艰苦。对此,孔大校很满足舰上的伙食,说每人每天伙食标准1.2元,这在那个时候已经高于陆军的0.45元。

    孔大校:在舰上早饭比较简单,稀饭、面包、咸菜;中午四菜(两荤两素)一汤,每周还能加菜会餐一次,还经常给舰员发罐头、水果之类;只是舰上没有餐厅,300多号人,伙房也很小,几口锅都是底很深的,不能炒菜,只能是煮菜,夏天靠码头时,大家到码头上,各班摊开一块塑料布,将餐具摆好,大家分而食之。天气不好和下雨时,只能按规定的地点在甲板上就餐,冬天则在仓里吃,一个住仓有好几个班,就有好几个餐桌,大家或坐或站,拥挤在一起,长此下去,也就习以为常了。住的方面不仅艰苦,如战士住仓每一床铺分上、中、下三层,相距不足50厘米,床宽也是50厘米,睡觉时需在床前脱好衣服往里滚才能上床。主要是军舰从苏联买的,北方造船厂研制时有防冻措施,但没防暑降温的设备,几十口人挤在一个个住仓里,夏天非常闷热,气味难闻可想而知。

    小川话外音:在舰上最艰苦的工作要算舰进厂修理时,需要刮船底和清理油柜了。听孔大校讲故事,很难想象当年人民海军舰员的工作强度,不禁令人想到: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孔大校:舰维修时,舰固定在船坞的架子上,整个船体都呈现在舰员面前,从中段舰首船舷大都是平面墙壁式的可以上下用刮刀除去油染。难就在中段向舰尾一段,两舷向里合拢,船底成为一个平底,人不能站在架子上刮,只能躺在架子上仰面刮,一是有力用不上,二是刮下来的油染碎片碴还有毒,会起皮肤过敏,真是苦不堪言,难受之极。再说清洁油柜,舰上分为大大小小很多个燃油柜,进厂时要将油柜内的碴子都清洗干净,以便出厂前再装入新油。 这些油柜的大小,高低,宽窄都不一样,人只能穿件短裤,钻进油柜里,先用小桶一桶一桶的将废油提出去,再用布擦洗底部,仓内油味熏人,难以呼吸,脚底下又硬又滑,还站不稳。待清洁完后人出来,个个都成“油条”了,那时大家正年轻,什么样的苦也不怕。

    小川话外音:“鞍山”舰经常出海执行任务,巡逻、护舰,演习等,听孔大校讲印象最的是1973年的春节巡逻的任务,还有他对舰上工作期间领导战友们团结一心干工作的自豪。

    孔大校:农历的年三十,上级给我们下达了春节期间出海巡逻的任务。原来很多干部正准备回家和父母妻儿老小团聚过年,任务一下达,干部们很快处理好个人的家事,回到舰上备战备航。在不少人家过年时阵阵鞭炮声中,我们舰汽笛一声就离开了码头向巡逻线航行了。过潮连岛,大浪大涌,天也完全黑了,天上还下着雨夹雪,巡逻为东北西南走向,长80海里,我们要在这条线上往返航行,当舰艇的航向正处于正横附近受风浪时,舰左右摇摆的非常大。我站在驾驶台上,极目向前瞭望,只见军舰的舰首一会埋入浪中,一会又从浪里高高的昂起头,海水也打上了驾驶台。身上穿着皮大毛,毛皮还往身上灌风,不少人晕船呕吐,但仍坚持在战住上。

    我在舰上10年,经历了三任舰长:杨国栋,姜可续,乌仲康;二任政委:孙炳章,魏凤毛。他们都是老同志,海军知识丰厚,责任心强,处处以身作则。“文革”期间舰上的官兵思想很稳定,上下一条心,团结一致。这主要的原因就是舰领导没有私心、一身正气、为人表率的结果。“鞍山情”会世世代代传达下去,成为永远的军魂。

    小川话外音:回忆孔大校那份热爱祖国、忠诚使命的铁骨军魂,脑海里响起了他最爱听的的草原音乐。那里有他的梦想、他的对祖国、海军、家人、战友的忠诚、恩爱与欢乐。2013年初告别孔大校时,孔夫人告诉我:他是在音乐声中谢世的,没有悲伤。临别时他握着爱妻的手说:“来生还要当海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