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不上当的方法很简单
□ 郑 念

    正念思维

    最近的媒体很热闹,尤其是一些颠覆人们“常识”的科技造假事件,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一个是Edison医疗检测仪,一家估值90亿美元的“高科技”公司,多少年来一直数据造假;另一件事情是“酸碱体质理论”创始人被判罚1.05亿美元,当庭承认是骗局。当然还有许多其它形形色色的规模较小的公司,打着高科技的旗号招摇撞骗。

    这些骗局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当事者都明知自己所抛出的新理论、新方法、新产品是假的,是伪科学,还要堂而皇之而又大张旗鼓地鼓吹。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利欲熏心”而已。那大家为什么会相信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伪科学理论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或者以真御假,“温情”销售。

    伪科学的鼓吹者,通常会用一些大家熟悉的理论,进行简单比附,让大家觉得“有道理”。公众如果不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尤其是科学理性和科学精神,就会轻信,就会“宁可信其有”。若要不被伪科学欺骗和忽悠,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轻易相信。自己不了解、不知道的事情(知识),可以向专家请教,也可持怀疑态度,要有质疑精神,而不要轻易下结论,这是对待伪科学的基本方法。

    科学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其精神,我们称其为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最重要组成就是理性、质疑和实证。科学赋予人类的物质享受和财富反而是其副产品,这一点科学史已经有了很好的佐证。

    我们拥有的关于科学的大多数信息和知识,我们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和课本上的内容,都是科学对于我们周围世界的解释。假如要把巨大的知识体系与科学联系起来,则涉及我们所学到的关于天文、生物、化学、地理、物理等等的一切。其中还有许多争议,如心理学是不是科学,社会学是不是科学?甚至存在更多类似的问题。所以,即使是科学家,也不可能对所有领域的知识都了解,对于我们不熟悉不了解的领域,我们就是外行,就是不懂,也很容易被忽悠和欺骗。

    因此,科学思维比知识重要。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科学知识的生产者总结积累了一系列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及一些探索自然、获取真知的手段和技术。这些思想、方法、精神不断提升,为后来的求知者所借重,逐渐形成区别于其他知识体系的认知途径。纵观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人类知识发展的历史。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体系,有迷信的、非科学的、伪科学、前科学和反科学的,但历史一再证明,只有科学知识体系的出现,才导致人类生活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发生改变。而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发展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知识体系,就在于科学认知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有接近真理的方法和途径。

    思维、方法之于知识,就像钥匙之于知识宝库,只要拥有打开宝库的钥匙,就能获得真知,因此,科普也要考虑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的问题。授之以渔就等于给大家一把钥匙,一张捕鱼的网或打鱼的方法;而授之以鱼则如同现在教育的知识灌输。在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人类处于知识的汪洋大海的包围之中,信息和知识丰度前所未有,无论是教育还是科普,其效率都将很低,难以满足人们的要求。同时,知识的获取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主动学习才有效果。这也是世界各国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的缘故。

    在科学体系中,有很多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那么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思维才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呢?很显然,当今需要的科学思维,既要能满足创新创业的需要,又要能够防止上当受骗;既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应该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形式,如批判思维、怀疑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评估思维等。我认为最应该了解和掌握的是评估思维。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辨别真伪的手段;实现创新的路径;改善提高的重要方法;管理和治理的依据。

    评估思维是不上当的最简单方法,评估思维+质疑=不轻易相信。简单说就是,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估,基于评估的质疑,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