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02日 星期五
当死神来临之时
□ 尹传红
科普巨匠和科幻大师阿西莫夫

科学随想

    “还没从李咏去世的消息回过神来,又惊闻金庸逝世!我们这代人的青春似乎也一起逝去了。”从朋友圈里看到这句话,不禁回想起前时读过的一篇文章《致阿西莫夫 世上灵魂相像的人很容易搭上》。作者陆晓娅,是一位曾经做过新闻工作的心理学者,因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生死课”而广受瞩目。

    陆文开篇写道:“我想和你聊聊,或者说和你的灵魂聊聊。……尽管你大名鼎鼎,尽管我知道你是著名的科普和科幻作家,但我真的没读过你的书。以我的性情,我本来是应该和你相遇的。可我怎么就把你错过了呢?”

    作者发此感言,缘起于读到了摘录自《阿西莫夫自传》里的一篇文章《人死之后》。她还评述说:与其对死后人生提心吊胆、想入非非,不如对生前人生好好投入、尽情发挥。若真能像你一样,好好地活过了,死的时候可以对身边的亲人说上一句“我这一生过得很幸福……请不要为我担忧,也不要为我难过”,那真是人生最好的谢幕。

    阿西莫夫这段谢幕的话,出自《阿西莫夫又笑了》一书的尾篇,其中有几段这样的话:

    我的生命旅程恐怕快要走到尽头了,我并不真的奢望自己能够再活多久。……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现在,无论有什么事情发生,我都已经心满意足了。所以,请不要为我担忧,也不要为我难过。相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你们带来一些欢笑。

    阿西莫夫是个乐观派。他不相信上帝或者撒旦、天堂或者地狱的存在,因而“只能设想我死的时候,只有虚无的永恒,毕竟宇宙在我出生之前已经存在了150亿年,我(不论‘我’是什么)本来就在虚无中生存。”这是不是一种苍白、无望的信仰,抑或是一种怀着虚无的恐惧生活?阿西莫夫觉得不是。一个永恒的没有梦的睡眠一点都不可怕。这肯定要比永远地忍受地狱中的折磨,或者忍受在天堂里的永久乏闷强得多。“我是个无神论者,我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我认为人死之后是永恒的没有梦的睡眠。”

    在自传里,阿西莫夫十分坦然地谈到他对亲人死亡问题的看法,并且特别诚实地表示,他在父母亲去世时显得“不够哀伤”,因而心里难免嘀咕,是否有点儿冷漠无情、铁石心肠?不过,细想又觉得情有可原。

    首先,他其实不愿意过分表露自己的悲伤,不喜欢沉溺于做作的哀悼之中。其次,他的父母亲在他们最后的岁月里心脏都不好,如果想不到他们随时可能去世,那就未免太愚蠢了。他和他的弟弟、妹妹甚至将其视为他们不再变得更加孱弱的一种解脱。毕竟,父母双亲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始终头脑清醒,这就很难得了。他说,他不想他们活得很长,最后变成痴呆,毫无尊严可言。

    “我没有揪心的痛苦的最大理由,是因为我知道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我尽力孝敬他们。当他们离我而去后,我没有丝毫愧疚。假如我冷落了他们,我一定不会心安的。我怀疑大肆张扬给人看的哀伤,究其实质乃是有负疚之感。”阿西莫夫的生死观,真是我所看到的关于生死的一个最好诠释。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