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3日 星期五
正能量来自哪里
□ 郑 念

    正念思维

    面对社会快速发展所产生的种种纠结、思虑、怨忧和恐惧,无论是政府、社会、组织,还是善良和正义的人们,都需要正能量,渴望获得正能量。那么,什么才是正能量,这种正能量怎么产生又如何运用呢?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但“正能量”的流行则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该书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

    由此可见,“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大意是指那些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充满希望的人和事。当下,正能量已经成为一种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代表着善良和正义,表达着潜在我们内心的情感、渴望和呼唤。中国人对于正能量更是极力推崇,在许多场合都贴上了正能量的标签。

    那么,正能量是怎么产生的呢?笔者认为,正能量本质上是一种行为选择,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产生正确的理念,并产生正确的行动。中国传统教育历来强调学思行,彰显从学习知识到产生思考和付诸行动的认识轨迹。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就告诫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近代教育家则强调学知行的统一,尤其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无论是知而行之,还是行而知之,都是要求知行合一。但离开思维层面,都难以达到真正的知行合一。思想既是行动的指南,也是学习的动力,思想和行动结合才是有目的负责任有效果的正能量。

    正能量的产生缘于多种情况。其一是产生于自身的正念思维;其二是受到别人的正能量的鼓舞,包括话语鼓动和行为示范;其三是内心的觉醒和自我升华,主动去追随正能量,包括追随充满正能量的人或事物。

    正念思维不仅要方法正确、手段先进、效果明显,还要看其作用方向,产生的效果是否具备“正能量”。这种效果正能量不仅仅利己还应该利他,甚至要有利于整个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正念思维是多维、多层次的,具有科学性和社会性。

    任何领域都需要正能量,都需要正念思维。科学领域充满正能量,因为正念思维必定是科学思维,反之则未必。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也都需要正念思维,离开正念思维就会走向邪恶。在宗教领域,那些打着正统宗教旗号,却干着损害他人身心健康和引导他人进入歧途的团体,就是邪恶的,一般被称为邪教。

    衡量是否正能量至少要有三个维度的指标:正确的思维和方法、正能量的语言和行动、正能量的效果或目的。

    科学理性的思维是产生正能量的基础,但并非所有的科学方法都会导致正能量的结果。我们知道,科学方法有很多,对于认识事物产生了很大作用。正是运用这些科学方法,才导致新发现和新发明的产生;也正是这些新发现和新发明,才导致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但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这些思维和方法所产生的效果或者结果,其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需要历史来做出结论。如果运用这些思维和方法,取得了暂时性的利益,但从历史维度看,却可能导致生态灾难、导致人类毁灭、导致人道主义灾难,那么,这种思维就不能算是正念思维。如果方法和手段很先进,但运用的结果只是对自身有利,却会给他人、环境、甚至是子孙后代带来不利甚至是灾难,那么,这也不是正能量。

    正能量的语言和行动,起码要做到心口合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心口不一却是常见的现象。这里的心,在我看来就是想,就是思维。正能量还要思行合一。只有正能量的思维,才能形成正确的理念和行动。

    正能量的效果和目的则是正能量的根本。除了效果正义外,还要看效果作用的范围,即看是利己、利他、利社会还是利于全人类。凡是立意高远,为了全人类的福祉而奋斗的人,多是具备正念思维的人,会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在历史上,这样的人都至少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做出了较大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多为后代子孙所景仰。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为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探索中心中国分部主任。)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