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23日 星期五
CPI中的“苟且与诗”
□ 房汉廷

    经常留意国家统计局发布信息的人,总会被一个经常出现的经济指标弄得糊里糊涂,这个指标就是CPI。这不,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2017年CPI年均上涨1.9%,保持较低水平。

    啥是CPI?按照国家统计局官方的解释,可以简要表述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它是个泊来品,英文叫做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用来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直观简单的一句话,就是100元钱,2016年底可买10千克土豆,2017年底只能买8千克土豆了,土豆一年涨价25%,这个25%可以表述为2017年土豆的CPI。

    CPI中的“苟且”与“诗和远方”。当然,CPI是个集合数据,通常包括一揽子居民生活消费的商品和服务。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对CPI的统计范围就界定为涵盖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正因为是一个综合价格指数,所以不同阶层人群以及不同地域的人群,对CPI的感受差异很大。一般而言,对于低收入阶层来说,对食品、衣着和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变动非常敏感,如大米、面粉以及蔬菜、肉类价格的变动,对其生活品质作用明显。对于中高收入阶层来说,教育、医疗、旅游、通信等价格的变动可能更为敏感。

    用俗话说,低收入者对关乎“眼前的苟且”商品价格变动更为关注,中高收入者对关乎“诗和远方”商品及服务价格变动更为敏感。以北京为例,一个月收入5000元,且没有固定住房的人,吃饭和房租几乎占去其收入的60%,所以食品价格、房租价格的上升就直接意味着其生活水平的下降,生活的“苟且”程度只能更加严重。同样,对于一个月入5万元,且有固定住房的人来说,食品与房租价格的一般上升,对其生活品质几乎不会产生影响,但如果海外旅游、教育、医疗服务价格大幅度上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则下降很多。相反,旅游、教育、医疗服务价格,对处在“苟且”中的人来说,即使价格下降很多,依然消费不起。

    CPI是被谁决定的。理论上说,CPI上涨或下降是一个自然现象,决定因素是市场的供求关系。俗语说的就是“买的多了,卖的少了,价格就上涨,反之则下降”。不过,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决定CPI的涨落的要素要复杂得多。简而言之,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成本推进;二是需求拉动;三是货币稀释或增稠。

    成本推进的主旨是指生产、制造一个产品或服务的物质消耗和劳动消耗增加了,而这些消耗的价值只有更高的售价才能得到补偿。如生产1千克牛角面包,主要成本包括面粉、泡打粉、设备折旧、人工、场地等,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价格变动,都会直接影响到牛角面包的价格构成。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技术构成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居民生活品成本的提高。对于这类CPI上升,属于市场的正常表达。

    需求拉动是指因市场的萎缩或扩大而引起的需求数量的下降或增长,进而引起CPI的上升。需求乏力时,CPI会下降,需求旺盛时,CPI会上升。举例来说,以前只有少数人能够买得起、喝得起的贵州茅台酒,随着中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买得起、喝得起的人群急剧扩大,而茅台酒厂的生产能力又不可能及时跟上时,茅台酒价格上涨就是正常的现象。

    货币稀释或增稠则是非市场因素作祟。它是指一个经济主体或国际组织的法定货币,在一定期间内的购买力水平。以美元为例,由于1970年代和黄金储备脱钩之后,货币发行的主导权完全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说了算,其不断超量发行美元,致使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不断上涨。以黄金价格为例,布雷顿森林体系初定之时的1944年,一盎司黄金为35美元,而2018年3月16日一盎司黄金为1315美元,上涨了3757%。这其中虽然有成本推进和需求拉动因素,但90%是美元贬值形成的稀释效应。从人民币的贬值看,稀释效应也非常明显,1979年前的人民币的实质购买力大约是今天人民币的100倍以上,那时候的1万元人民币相当于现在100万元左右。有没有货币的增稠效应呢?理论上是有的,而实际生活中几乎见不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通过增发钞票可以增加手中财富,而减少钞票发行则会使政府手中财富缩水。如美国能通过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用“量化宽松政策”,成功地把国内债务风险转嫁给其他国家,一般国家可以通过超发货币把社会资本集中到政府手中,谁还会不用发钞票这样的工具呢?

    我们接受成本推进型CPI,因为如果付出者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全社会再生产就会陷入困顿;我们也接受需求拉动型CPI,因为价格不上涨不仅仅资源错配、浪费,且造成价格扭曲;我们不愿接受货币稀释型CPI,因为它在掠夺他人财富的同时,会不断累积金融以及经济危机因素,最终导致经济体系崩溃,阿根廷、津巴布韦的例子就在眼前。

    了解CPI,懂得CPI背后的决定因素,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常识;关心、关注CPI对我们“苟且”的影响,对我们“诗和远方”的影响,应该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当别人不断用超发货币(通货膨胀)偷走我们辛勤积累下的财富时,我们不应该再无动于衷了。

    (作者系科技日报社副社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发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为金融学与创新经济学,为国内科技金融理论拓荒者之一。著有《房汉廷文集》《现代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证分析》《外商投资企业分析》《中国企业金融制度创新》等著作20余部)

    专栏画像作者:左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