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30日 星期二
产业生态密集 数据底座坚实
张江科学城构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
图为张江科学城AI机器人实验室正在进行药物研发试验。 受访者供图

◎肖钰周 本报记者 王 春

    人工智能机器人研发实验工作站高效筛选新材料分子,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载着乘客向浦东国际机场疾驰,“沪牌”无人物流车高效地配送快递……在上海东南部地区,32年前开园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已蜕变为充满活力的张江科学城。如今,张江科学城正在人工智能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抢占制高点。

    “我们聚焦科学智能、具身智能、应用智能前沿技术方向。生物医药、科技金融、高端制造等也是我们重点发展的垂直类模型创新应用领域。”近日,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告诉记者。

    张江科学城历来勇于尝试、敢于先行。得益于上海市2022年颁布并实施的我国首部人工智能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以及浦东新区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地位,张江科学城不仅拥有国内最为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还是最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区域之一。目前,张江科学城已经初步构建了人工智能全产业链。

    底层技术持续跃升

    高度集聚的产业生态、国家级数据资产交易平台和相关政策支持为张江科学城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的跃升铺设“高速路”。

    作为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聚集地,张江科学城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正式启用垂直大模型生态集聚区——“模力社区”。它以地标性建筑张江科学之门为核心,专注于构建算力、语料等功能支撑平台,已吸引超过30家企业入驻,成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新高地。

    上海岩芯数智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即将入驻“模力社区”。“我们期待借助这里的产业集聚优势,与更多合作伙伴加强交流,共同构建‘Yan’大模型的生态系统。”公司总经理刘凡平表示,今年1月,公司团队自主研发了“Yan”大模型,目前在“树莓派”微型电脑等低算力设备端成功应用。这标志着大模型正逐步向离线场景延伸,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数据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座。如今,张江科学城的优质数据正加速流通。近日,上海数据交易所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了数据资产交易市场的先河。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数据资产交易制度。这不仅填补了数据资产交易制度的空白,还有效解决了各地试点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这家国家级数据交易所正持续探索和打造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上海模式”。截至目前,上海数据交易所已挂牌近3000个数据产品,2023年度数据产品交易额突破11.6亿元,预计2024年全年交易金额约50亿元。

    此外,张江科学城还将凭借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等叠加优势,在数据跨境流动和服务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这将助力张江科学城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关键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应用场景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之一。对此,张江科学城迎难而上,充分利用产业集聚优势,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厚植实践土壤。

    张江人工智能岛、张江细胞和基因产业园、金融数据港等特色产业园区是大模型技术应用的“试验田”。其中,张江人工智能岛已建设30多个智慧未来应用场景,是国内首个“5G+AI”全场景商用示范园区。

    同时,张江科学城在医疗和金融领域中,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赋能产业转型发展。

    位于张江科学城的上海森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亿智能”),针对医院普遍存在的数据孤岛,以及数据质量和智能化应用程度不高等问题,通过“数智医脑”技术,提供智慧医疗解决方案。该方案已在400余家医疗机构落地应用。森亿智能生态合作与发展总监何山说:“我们研发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评估软件,通过整合医院内病历、医嘱、检验等信息,显著提升了医院VTE防控人员的工作效率。目前,院内年平均VTE死亡率明显下降。这是我们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给医疗领域带来的变化之一。”

    为减轻医生书写病历的负担、提升病历的规范性,森亿智能还在2023年4月率先发布了一款病历生成式语言模型,并邀请了500余位行业专家进行测试。“超过90%的专家表示,这一工具可以提升病历录入的速度和质量。”何山说,“该模型可以按照交班、出院等不同的使用目的进行应用。”

    针对金融行业的文档审核、报告写作等应用场景,张江科学城企业达观数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观数据”)2023年发布了国内首个垂直行业专用的自主可控国产大模型“曹植”。达观数据联合创始人高翔表示,目前公司产品的基座模型具有高度兼容性,除“曹植”外,还兼容“百川”“智谱”等第三方基座模型。据悉,达观数据正与研究机构、证券公司、算力公司合作,进一步推动国产垂直大模型和国产算力对金融行业的赋能。

    智能产业加速落地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要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引领,在机器人已有成熟技术基础上,重点在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关键技术、技术创新体系等领域取得突破。2023年,张江科学城人工智能产业营收776亿元,同比增长8%。在我国发布的12款人形机器人中,有4款出自张江科学城。

    从软件模型到智能终端,浦东新区正瞄准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蓄势发力,而张江科学城则当仁不让地成为核心力量。

    在张江科学城,尚未量产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已收获全球订单。不久前,张江科学城企业上海开普勒探索机器人有限公司与新加坡SIMPPLE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安保巡逻等物业服务场景中的创新应用。6月,上海开普勒探索机器人有限公司携最新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先行者K1”亮相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大会。该公司CEO胡德波介绍:“‘先行者K1’能用双手搬运30公斤重的物体,负载能力达到成人水平。产品已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数百个意向订单,最快将于今年9月量产上市。”

    人形机器人是新兴智能终端,而垂直类模型则是这些智能终端上不可或缺的软件应用程序,它们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位于张江科学城的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2023年成功推出通用双足机器人“GR-1”后,研发重心持续下探。目前,该公司能提供成熟的机器人本体,以及与之配套的软硬件接口,搭建技术开放平台,满足合作伙伴的多样需求。

    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同授牌成立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落户张江科学城。7月,国创中心发布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青龙”。这是全球首个全尺寸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为我国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国创中心还将成立人形机器人产业基金,预计基金总额超过100亿元。

    国创中心总经理许彬介绍,国创中心将启用可容纳100个人形机器人同时训练的场地。预计2027年,该场地将拓展至可容纳1000个人形机器人同时训练。国创中心还打造了全球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平台“OpenLoong”,吸引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校及企业加入。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