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扬帆起航驭长风
图为三峡广东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集团供图

    ◎本报记者 何 亮

    6月24日,由三峡集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以下简称“海上风电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海上风电项目,跨度逾十年。它的开展,让我国海上风电事业从“一片空白”走向“世界领先”,助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登顶世界。

    说到中国海上风电,绕不开两片海。一片是中国海上风电“摇篮”东海,另一片则是“挑战密布”的南海。

    2010年,亚洲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开启了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实战阶段。2021年,315台“中国三峡”风机列阵南海,四大类16种细分基础型式汇集出海上风电基础“博物馆”,以多个“全国之最”“世界之最”为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2010年到2021年,由三峡集团主导的海上风电项目加速推进。面对海底地基复杂、强台风、大浪流等海洋环境,项目团队开展风机复合筒型、大直径筒型、新型嵌岩桩等筒型基础结构研究和抗冰结构研究,让风电桩在海底稳稳“扎根”。

    立足海上风电建设窗口期短的现实,项目团队提出复杂海洋环境下海上风电安全高效施工安装成套技术,并研制新型施工安装装备。

    为加速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发展,项目团队破解我国海域特有环境适应性难题,推动从4兆瓦到16兆瓦系列海上风机的开发和产业化,引领风机容量进入“两位数时代”。“中国造”风机阵列更是成功经受住了多次超强台风考验,化“台风危机”为“发电良机”。

    如今,在纵贯我国南北18000公里的“蓝色走廊”上,海上风电项目的创新成果支撑了超过2400万千瓦规模的海上风电建设,经济效益超600亿元。

    数据折射的,是暖心的“民生账”。

    对8600万粤港澳大湾区的居民来说,绿色电能一端连接着“降碳曲线”,一端连接着品质生活。每年,三峡广东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约56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满足24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海上风电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对装备制造的需求将催生地方经济新增长极。江苏省如东县曾以化工、食品、农业、纺织为主导产业,在引入风电相关的企业群后,如东县形成了海上风电设备制造全产业链,蹚出绿色转型的新路子。10年来,如东县经济总量翻了近3番。

    2023年末,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三峡集团平潭海上风电场,刷新了海上风电单机日发电量世界纪录。从平潭“一点”向南北“一线”纵观,从服务东北振兴战略,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延伸的“蓝色走廊”正从能源“神经末梢”变为“强健筋骨”,与“西电东送”工程时空互补,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带来澎湃动能。

    构建海洋新质生产力,重点在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目前,全球70%的潜在海风资源位于水深大于60米的深水海域。未来,我国海上风电项目将向风速条件更好、建设条件更严苛的深远海推进,迎着海上风电发展的“黄金时代”破浪前行。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