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
沪苏浙皖共建美丽长三角
图为跨越元荡湖,连接上海、江苏两地的元荡慢行桥。
新华社发(沈逸清摄)

【环保时空】

◎洪恒飞  本报记者 江 耘

    新安江贯穿皖浙两省359公里。为守护一江碧水东流,皖浙两省共同建设了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元荡湖地处沪苏浙交界处,碧波荡漾、水天一色。从严重污染到重焕新生,元荡湖的变化离不开长三角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的推进实施。

    长三角,山水相连、河湖相通、生态相依。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聚焦生态绿色一体化,协商共治、协同共进,让绿色成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近日,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其间,沪苏浙皖四地联合签署《和衷共济 勇立潮头——携手推动高水平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宣言》,将共同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

    2021年5月,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正式成立。沪苏浙皖对原有的区域大气、水污染领域的合作进行整合扩容,纳入土壤固废、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等工作。

    2023年以来,沪苏浙皖通过同步落实轻型车和重型车国六b排放标准、共同开展长江口—杭州湾综合治理攻坚、制定长三角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建立长三角联合打击污染环境犯罪区域警务合作机制等举措,推动区域共保联治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23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3.7%,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32微克,连续四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治水方面,59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达到93.4%。

    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沪苏浙皖将联合相关部门,精准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联动措施,协同应对夏季臭氧和秋冬季PM2.5污染,推进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修订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联动方案,开展区域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关键问题联合攻关。

    该负责人表示,在跨界水体共保联治方面,要落实淀山湖、元荡、太浦河等重点跨界水体专项治理方案,深入推进长江口—杭州湾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和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在固废危废跨省协同治理和联动管理方面,要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区域共建,推动崇明、南通等跨界毗邻地区固废危废设施共享,健全固废跨省转移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区域性建筑垃圾消纳利用、执法监管等方面合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