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兼顾效率与公平
智能技术推动阅卷迈向“无纸化”

◎本报记者 都 芃

    对每一个莘莘学子来说,高考是人生中的一场大考。当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结束“战斗”的考生走出考场,等待他们的是久违的轻松。但与此同时,一批工作人员进入高度紧张的“战备”状态,他们就是高考阅卷人。

    自1977年恢复高考起,高考阅卷历经四十余年发展,已从早期的纯手工阅卷,发展至如今的人机协同无纸化智能阅卷。高考阅卷方式的变化,正是科技赋能教育的生动写照。

    实现从“纸”到“屏”跨越

    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高考阅卷主要由人工完成。但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繁琐、低效的阅卷流程与快速发展的高考模式不相匹配,高考阅卷方式发生了改变。

    最先改变的是客观题的阅卷方式,即我们常说的选择题。1988年,山东大学和重庆大学等成功研发出国产光标阅读机。光标阅读机是一种可以自动识别答题卡客观题答案的自动化阅卷设备。它利用光学扫描和石墨感应技术批改试卷。之后,光标阅读机迅速普及,广泛应用于高考等各类标准化考试当中。

    光标阅读机虽然减轻了阅卷人的工作负担,但它只能处理客观题,主观题的批阅仍然需要人工完成。很快,更先进的高速扫描仪被引入高考阅卷,使得客观题和主观题的试卷可以合并处理,A3尺寸的答题卡因此成为高考的标准配置。

    试卷首先会被高速扫描仪扫描成图像,然后由计算机软件对图像进行分割。客观题由机器自动评分,主观题则被分割成小块,由系统分配给相应的阅卷人进行评分。整个试卷的分发、评分和复核过程都通过网络完成。这不仅大大降低了试卷分发的复杂性,减少人为失误,也确保了阅卷人无法直接接触到原始试卷,最大程度保证了阅卷的公平性。

    此外,像高速扫描仪这样的阅卷软件具备多种功能以确保评分的公正性,例如监控阅卷速度、评估阅卷准确率、随机重审试卷等。在评分过程中,每道题目都需要至少两位阅卷人给出分数。如果两位阅卷人的评分差异超出预定范围,系统会自动将该题目提交给第三位阅卷人进行评分。对于得分为零的题目,还需要进行第四次评分,否则系统将拒绝完成评分,以防止漏评或错评的发生。

    1999年,广西率先在高考英语科目试点网上无纸化阅卷。随后,云南、江西、辽宁等省份也开始实施网上阅卷,并逐渐普及至全国范围。纸质试卷彻底退出阅卷流程,阅卷人员在计算机屏幕上即可完成所有阅卷工作。

    人工智能成为阅卷“帮手”

    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阅卷方式进一步变革。近年来,随着图像文字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以及评分算法等关键技术的升级,人工智能在辅助阅卷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

    2012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大讯飞)成功研发了针对广东省高考英语听说考试的智能评测系统,并首次在广东高考中验证使用,现已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中高考英语口语考试中。2016年,科大讯飞与教育部教育考试中心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探索研发智能评卷技术、建设国家题库等。其中,智能评卷技术自2017年起已应用于安徽、河南、北京等地区的高考中,为考试公平公正保驾护航。

    智能阅卷系统通常包含手写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评测等。以语文、英语作文评阅为例,系统会先对专家评分的定标样本进行机器学习和分析训练,生成智能评分计算模型,并进行适应性调整。

    在开始阅卷后,智能阅卷系统会对所有的语文和英语作文待评样本图像进行图文转写识别,生成答题文本。随后系统会将考生答题文本与试卷题干、范文库、其他考生答题文本等进行相似度检测,划分出摘抄试卷题干、默写范文、考生间相似作答等情况,提交考生答题情况列表。

    之后,智能阅卷系统会对所有待评分试卷样本进行评分特征抽取,使用机器评分模型对所有待评分试卷样本进行成绩计算,整理出评分结果并提交。机器智能评分结果与人工网上评卷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便可以检测出各类异常答题情况和大分差数据样本,提交反馈给学科专家组进行质检评分。

    科大讯飞考试与语言学习产品线副总经理竺博表示,尽管人工智能辅助评分是未来发展趋势,但它不能完全取代人工评分。尤其是在高考这样重要的考试中,人工智能更多地扮演着工具和助手的角色。在高考阅卷工作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