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布局卫星产业和智慧农业新赛道

【聚焦新质生产力】

◎本报记者 李丽云  朱 虹

    黑龙江佳木斯:

    当前,黑龙江省农忙正当时。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佳木斯农高区”)内,一台台水旱两用智能拖拉机正在农田里开展测试。利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它们可以实现精准导航定位、智能控制。

    “物联网平台可以实时接收智能拖拉机传回的作业数据,实现农机具智能化管理。”佳木斯骥驰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良骥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公司正在打造新型水旱两用智能拖拉机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可年产拖拉机1500至2000台,实现产值约2亿元。

    近年来,佳木斯通过产学研融合,一面发展卫星产业,一面深耕智慧农业,上天入地,追“新”而行,以“质”致远。

    打造卫星产业集群

    在日前佳木斯抚远举办的“东极之光·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主题展上,卫星地面站、卫星数据应用开发、“太空1号”蔓越莓等项目,让与会嘉宾看到佳木斯的飞天梦想,北斗技术已成为佳木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量。

    “佳木斯拥有发展卫星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在布局卫星测控和应用产业等商业航天赛道。”佳木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国宏利介绍,佳木斯位于祖国最东端,与三亚站、海南站形成陆基卫星测控“大三角”,能够最大化满足卫星测控空间和国土地面接收范围,为卫星测控提供更多数据源。

    依托北斗导航仪生产线,一批批完全国产化的北斗导航仪在勤得利、前哨、二道河等农场安装使用。产品以北斗卫星定位为感知信号源,打破了国外GPS(全球定位系统)导航的行业垄断,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这条由佳木斯市工业技术研究院与国家农机创新中心合作共建的生产线,可年产2万台北斗导航仪。”北大荒精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振友介绍,该导航仪具备远程服务功能,还可配备雷达和视觉传感器,实现农机无人驾驶。

    在黑龙江重兴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高端中大型卫星平地机实现了量产。“该平地系统可将平整度高低差控制在2.5厘米以内,作业幅度在2.4米至7米之间任意可调。”公司董事长闫胜民说。

    佳木斯卫星产业集群正加快形成。今年佳木斯计划开工建设8个卫星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已吸引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星邑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杭州航天星寰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等头部企业落户。

    围绕卫星产业,佳木斯将打造四个中心。其中,卫星测控产业中心已经落成,卫星数据算力中心,卫星数据产品应用开发中心和卫星设备、组部件及相关产品制造中心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智慧引领农业现代化

    在佳木斯农高区智能化叠盘暗室育秧工厂,由智能控制室操控的暗室育苗设备已正式投入使用。应用这项技术进行水稻育苗,预计用种量可以减少10%,出苗率、秧苗素质将大幅度提高,育秧时间可缩短7—9天。

    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全国水稻生产第一大市,佳木斯用科技赋能新农田。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数字与智慧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佳木斯农高区坚持以科技攻关推进技术和业态模式创新,形成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成果。佳木斯市建三江农科区管委会主任李庆飚介绍:“我们率先在全国大面积应用温汤浸种、水稻侧深施肥等农业革新性技术22项,推进数字三江建设,打造了9个智慧农场,全场景的智能化作业领跑全国智慧农业发展。”

    作为我国智慧农业的缩影,佳木斯高新区七星农场的万亩无人农场推广区已实现全程生产无人驾驶作业。农田里,经过无人化改装升级的拖拉机、高地隙自走式喷药机、收割机协同作业,作业质量、作业标准大幅度提升,每亩农药用量减少15%—20%。

    为了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集约管理,佳木斯农高区致力于打造智慧平台的“中央处理器”,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较高水平无人化作业,让种植户更快与智慧农业接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