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
义县:保护让千年国宝重焕生机

    ◎本报记者 张盖伦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并不是一座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城市。位于义县的奉国寺,可能比义县更出名。

    奉国寺是座千年古刹,也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集木构、雕塑、彩绘等“辽代三绝”于一体,被梁思成赞作“千年国宝、无上国宝”。

    2012年,奉国寺凭借“辽代木构建筑”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奉国寺大雄殿内,还有世界上最宏大、最精美的彩绘泥塑造像群。走进大雄殿,可看到7尊通高9米以上的彩绘泥塑造像,俯瞰众生,庄严肃穆。

    这些信息,是义县文旅志愿者李小闹在讲解中透露的。

    随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看基层东北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辽宁义县,记者在奉国寺第一个见到的,就是网红主播李小闹。

    出于对家乡的热爱,李小闹在短视频平台上开直播、发视频,介绍奉国寺的一梁一柱、一砖一瓦。

    奉国寺可参观面积并不大。有游客觉得,进来看一圈,15分钟就逛完了,没什么意思。李小闹意识到,文物得有人讲解。于是她讲故事、讲细节,赋予奉国寺生命。义县人爱着自家的珍贵遗产,愿意为它吆喝。

    如今,奉国寺已全面禁烟,宗教色彩已经褪去。义县县委书记郭廓说得很坚定:“我们不要香火钱。”义县对奉国寺的定位,就是文物,就是古建筑。能有游客来,固然好;但就算没那么多人关注,底线也一定是保护文物。“义县旅游氛围热,但我们的头脑不能热。”郭廓说。

    郭廓向记者感慨,县城文物保护的最大挑战是面对利益诱惑的定力。对渴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县城来说,不被利益诱惑,不被金钱裹挟,坚守初心,殊为不易。“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动摇,要以保护为核心。”

    围绕奉国寺,县委县政府也做了许多文章,将原来空置的房间重新收拾,用来办展览,开咖啡厅,做文创,做研学中心。

    郭廓也知道,游客常常会问,那么好的大佛,怎么不除尘,怎么不好好打扫?

    其实,佛像表面的灰尘,已经是香灰和尘土的混合,历经千年,它们附着在佛像之上,可能已经渗入表层,绝不是简单擦洗就能去除的。

    义县考古和文物保护服务中心主任闻辉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奉国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每一项文物保护修缮工作的开展都必须逐级申报,最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才能实施。

    这就需要扎实细致的前期勘查研究,需要征求文物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基层文物工作者工作的常态是发现问题、上报问题。修复不能轻易为之,一定要保证文物的完整性、真实性,在最小干预的原则下进行。草率的修复,可能会对文物本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基层文物保护,难免面临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闻辉在义县做了30多年文保,他期待这支队伍能补充进新鲜血液,有更多年轻的专业人才加入。义县文保团队也积极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期待形成更加广泛的保护共识,借助更多智慧与力量,共同守护弥足珍贵的辽代遗存。

    闻辉介绍,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奉国寺已经开展了若干项目。比如奉国寺古代壁画前期勘查研究项目,以义县奉国寺大雄殿内现存总面积534.2平方米的元、明两代壁画为调查研究范围,为后期修复奠定基础。奉国寺大雄殿彩绘泥塑一期保护修复项目今年即将开展收尾工作,10月份完工。对奉国寺古代建筑及附属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工程也已进行。该项目对建筑和文物进行三维数据获取和纹理信息采集,制作高精度三维模型及其衍生的各类图件,并制作数据库,为今后奉国寺保护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文物,是义县旅游的核心。义县的旅游数据,给了文保人正向反馈。2024年前4个月,奉国寺接待游客20.3万人次,旅游服务总收入203.4万元,同比2023年同期增长451%。2024年前4个月,义县游客量达到105.29万人,同比增长336%;旅游总收入实现7.47亿元,同比增长387%。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