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强化省属企业科技支撑——
山西部署科技创新“1551”工程
山西省潞安化工集团立足“强煤、优化、育新”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以科技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用数字技术赋能智能化矿井和工厂建设提质增效,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图为潞安化工集团旗下高河能源智能化管控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远程操作生产。
潞安化工集团供图

    ◎本报记者 赵向南

    “我们制定了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加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日前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重集团)副总经理吴建华表示。

    太重集团建立的2024年科研攻关任务工作台账,明确了材料、液压元件、齿轮箱等重点攻克的技术。同时,该集团的智能采矿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启动了11项研究课题,目标直指智能采矿装备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最近,山西省国资委发布了《省属企业科技创新“1551”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8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实施“五个一批”专项行动,加大“一揽子”政策供给,推动省属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努力当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实施“五个一批”专项行动

    山西省属企业有18家,分布在煤炭、电力、化工、新材料、信创等领域。近年来,这些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山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文保介绍:“从2020年到2022年,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企业技术创新覆盖率达到100%。”

    “但省属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研发投入不足、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体系效能不高、人才缺乏等问题。”王文保表示,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发挥不明显。

    《方案》是山西省属企业科技创新领域第一部中长期行动指南,明确了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的总体目标。王文保说:“《方案》强调在研发投入、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人才支撑等方面补齐短板弱项,不断提升省属企业核心竞争力。”

    《方案》提出实施“五个一批”专项行动。这包括统筹优化一批创新平台,在重点产业领域,争取布局建设各类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攻克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鼓励支持省属企业灵活运用“揭榜挂帅”“军令状”“赛马”等机制,扮演好“出题人”角色;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力争用3至5年时间,各类创新型企业达到200户以上;支持省属企业晋级“链主”企业,带动全产业链整体优化提升;产生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实施‘五个一批’专项行动,旨在推动省属企业成为科技人才集聚地、原创技术策源地、融通创新示范地、成果转化试验地、产业发展新高地。”山西省国资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侯国伟说。

    加大“一揽子”政策供给

    《方案》能否见效,政策供给是关键。山西省国资委科技创新处(央企服务处)处长刘红民表示,将从积极争取财政奖补支持、加强研发投入保障、健全激励保障、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分类考核、完善容错纠错六个方面,加大政策供给,强化要素保障,最大程度释放省属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方案》在多个方面提出突破性亮点政策。

    研发投入方面,鼓励支持企业探索建立独立核算、免于增值保值考核的研发准备金制度;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探索开展项目组科技攻关模式,开展岗位分红、项目收益分红;考核分配方面,探索建立省属企业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科技创新分类考核。

    激励保障方面,对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省属企业,探索实行结构化或者复合挂钩方式确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刘红民说,对应用基础研究科研骨干人员的历史贡献在薪酬分配激励中未充分体现部分,予以薪酬补偿;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才,优先在科研序列破格任用或提拔。

    记者了解到,山西省属企业正紧锣密鼓落实《方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例如,华阳新材布局了光伏组件、钠离子电池、高性能碳纤维等新材料板块,投运全球首批量产1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交控集团聚焦道路材料、智能装备和软件平台三个方向,落地转化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晋能控股创立了适用中国煤层气开发的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模式并开发了成套技术装备。

    “今年‘1551’工程要完成七方面重点任务。省国资委将加强调度督导,实时动态监测,完善协同机制,确保产生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技术成果和科技型企业。”刘红民表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