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潍柴动力
探索国企改革新路径
图为在位于山东潍坊的潍柴集团总装车间,工人在流水线上装配发动机。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本报记者 王延斌

    “这个会非常好,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一个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样本。”近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副书记、副主任邵宁表示。

    邵宁是在潍柴动力上市20年改革创新发展成果学术研讨会上作上述发言的。他眼中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样本”是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

    “潍柴当年也曾非常困难,有着传统国企的弊端、包袱和难处。经过几十年改革到今天,可以说它是国企改革非常成功的样本,值得总结。”邵宁说,潍柴经验是多方面的,包括内部改革、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战略转型和国际化调整、国际并购等。

    2004年春天,潍柴登陆资本市场,成为中国内燃机行业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20年后,潍柴总市值超过1400亿元,较上市之初增长30倍,最高市值较上市之初增长超40倍。潍柴在全球的综合实力、投资价值、品牌影响力,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

    就在会议当天,潍柴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139.58亿元,同比增长22.15%。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认为,潍柴之变是中国经济过去40多年快速成长的一个缩影。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李稻葵认为,放在这个背景下,探讨潍柴动力上市20年改革创新发展成果的意义十分必要。

    “我认为潍柴成功的核心因素,一是持续有效改革,二是企业家的作用。”邵宁说,潍柴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标准路径,主要做了三件事: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分离消化各种负担、非主业;推进公众公司改革。“大家基本上都是这样走的,但是潍柴做得非常彻底,表现出非常强的执行力。”邵宁说。

    邵宁重点提到了三项制度改革即国务院针对国企的三项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改革。

    “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是国企要过的第一关。这一关过不去,其他都免谈。但这项改革推动非常难。这项改革是触动利益的,因此反弹很大。当年这项改革,很多企业扛不住。潍柴的三项制度改革,做得非常彻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邵宁说。

    李稻葵表示,辉煌成就背后的具体做法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并发扬光大。这就是心无旁骛抓主业;做好国企,政府与市场须同向发力;国企要搞好,最稀缺的资源是国企的企业家。

    “我们到潍柴调研企业改革,深切感受到企业家在企业中的作用。企业家问题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对国企尤其如此。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支持企业家敢做敢闯。”邵宁说,潍柴董事长谭旭光是一位典型企业家,他有个性、有激情、敢想敢干敢担当。所以,潍柴不但提供了一个研究国企的案例,也提供了研究企业家的案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