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7日 星期二
在北京市市属医学科研院所大会上,专家呼吁——
为高水平临床研究培养更多医学科学家

    科技日报北京2月26日电 (记者代小佩)“高水平临床研究最需要医学科学家,而我国非常缺乏医学科学家。”26日,北京市市属医学科研院所大会在北京举行,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长王宁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王宁利长期致力于青光眼诊治技术研究,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约340篇。他认为,医学科学家通常是医院的学科学术带头人或科室主任,他们通过临床科研做出开创性研究成果,最终解决临床问题。

    “必须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坚持从临床出发再回到临床的理念,形成从临床需求、产品研发、临床验证到转化应用的创新闭环。”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提到,“近五年来,北京积水潭医院共完成29个项目转化,转化合同金额超3亿元。”

    2023年,北京市市属医院和医学科研院所共有9项具有重大临床和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其中有6项产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谈及开展临床科研的经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告诉记者:“一是有合格的学术带头人,他们有能力担纲重大研究项目;二是有强大的方法学支撑团队,为学术带头人做临床科研提供服务保障;三是构建全国协作网,以保证在开展大型临床研究时,天坛医院能与2000多家医院同频共振;四是营造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确保开展大型研究之前有国际顶尖专家参与研究设计。”

    王宁利表示,在当前背景下,没有学科交叉就没有医学突破。做临床科研要跟来自基础研究、工程开发等不同领域的人加强合作,通过跨界融合碰撞出创新成果。

    “不是说所有医院所有医生都必须做引领性研究。”王宁利坦言,“县级医院、社区医院的医生也可以开展科研工作,比如病例分析、流行病学调查、地方肿瘤发生率统计、当地居民预期寿命研究、常见病发生情况、生活习惯与疾病关系研究等,这些研究也很有价值。”

    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李昂表示,要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优势学科核心创新团队,创新临床科研组织模式。此外,应加强高水平共性平台和特色科研平台建设,做好技术服务保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