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2日 星期五
现代“牛倌儿”谱写“山海情”
李雨函摄

◎毛宽明

    

    我是从事农业机械智能化研究的,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从湖北千里迢迢跑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当一个现代“牛倌儿”。

    从长江畔来到黄河边,8年过去了,我皱纹深了,皮肤黑了,手上的茧子更厚了,但看着百姓家里一天天愈发高大壮实的牛,我无怨无悔。

    2015年,在宁夏青铜峡市科技局的牵线搭桥下,我了解到宁夏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难题,就义无反顾地来了,成为当地的一名科技特派员。

    研发智能装备不是写文章,如果科研成果不接地气,企业用起来不得劲儿,我所有的努力都没有意义。

    到了宁夏,首要的工作就是摸家底。最开始的那几年,我基本每个月都要来一次,每次都待挺长时间。我一遍遍去养牛场调研,和饲养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的就是更深入地了解企业需求,更好地对症下药。

    除了宁夏,陕西、甘肃、四川等地的养牛场我也去。为了追踪牛场和市场的发展动向,了解企业和农户的具体需求,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跑着。

    养牛是个精细活儿,粗放管理根本不行。

    饲料的含水量、颗粒长度、投放时间等,都容不得半点差错——饲料的含水量是50%,误差不能超过1%,否则对牛的健康就有影响,而且含水量太大放在塑料罐里会发霉;颗粒长度不能超过5厘米,太长,牛吃得不舒服,太短,又不利于牛的反刍……

    了解这些细节后,我给养牛场研发了一套饲料颗粒搅拌状态实时监测系统。与以往的人工监测方式相比,误差降低了,饲料搅拌精度提高了,劳动力减少60%以上,人效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我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团队作战。这些年,我跟宁夏民乐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宁夏江洋汇聚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广泛开展合作,研发出智能全混合日粮配料系统及装备、可调速鲜食玉米输送机、智能型奶牛场全自动饲喂系统等智能机械。

    科研的道路并不平坦,但也从不缺心怀梦想踏实苦干的人。

    2021年,我与宁夏众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一整套奶牛饲喂系统,已成功完成厂区中试。但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宁夏奶业遭受的冲击很大,牛奶价格一跌再跌,而奶牛场的体量又大,牛场老板对于投资更加谨慎,给我们机械的推广工作造成了很大阻力。

    我的项目经费已经全部用到设备研发上,没有多余的钱再去做推广了,可如果不推广,科技成果不就成了“空中楼阁”吗?我又从别的科研经费中挤出一些,免费给规模较小的养羊场试用,从而扩大示范面。试用的企业很认可,现如今,这个系统推广得越来越顺利。

    经历了这些“波折”,我越来越热爱宁夏这片肥沃的创新土壤,但帮助企业解决需求和难题,仅靠一人之力远远不够,这份事业需要更多有志之士前赴后继,薪火相传。

    目前,宁夏选派的区外科技特派员达到了138人(家)。沐浴着各类利好政策的阳光,我们聚焦宁夏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引入区外科技成果,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我坚信,我们携起手来,一定能谱写出更加波澜壮阔的“山海情”!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宁夏青铜峡市科技特派员,本报记者王迎霞、通讯员孙思敏、实习生李雨函整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