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油菜花地里学习直播销售蜂蜜。新华社发 胡攀学摄 |
【职教前沿】
◎本报记者 过国忠 史俊斌 实习记者 陈汝健
据统计,我国职业院校的在校生中,有70%以上来自乡村,“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方式之一。新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提出,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职业教育在赋能乡村振兴方面被委以重任,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础靠教育。新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提出,支持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职业教育在赋能乡村振兴方面被委以重任,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有哪些典型案例与实践经验?4月以来,科技日报记者就上述问题深入多地作了调研采访。
探索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
据统计,我国职业院校的在校生中,有70%以上来自乡村。“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方式之一,让职业教育全过程服务乡村振兴,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访升看来,新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中提到的“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是让职业教育参与到脱贫攻坚战“后半篇文章”的续写之中。
“职业院校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对来自乡村、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希望将他们培养成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乡村治理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吴访升说。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正在着力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探索新模式。
新模式的第一步,是通过职业培训实现“人才助农”。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探索形成了“学校+企业+乡村”“项目+创新+创业”行动等合作育人模式,延展出“校园+庭园+田园”联动育人课堂,搭建了面向广大农民和农村工作者的在线学习平台。
新模式的第二步,是通过产教融合实现“产业富农”。依托专业优势组建电商团队,游播平台,启动“村播计划”,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培育农民主播,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目前,已有140名学生获得了“1+X”农产品电商运营中级证书。
新模式的第三步,是通过智转数改实现“科创强农”。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未来乡村学院,通过对接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助力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数字化融合。学院还先后选派多名专业骨干赴乡镇挂职任科技副镇长,做好智力支援乡村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智转工作。
最后,是通过艺术乡创实现“文化兴农”。通过建立常州民艺职业体验中心、“丰衣做实”纺织科技文化职业体验中心等,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乡村学生入校体验,并通过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等多个团队,带动乡村传统手工艺振兴,赋能乡土文化景观与农特产品,以艺术参与共建和美乡村。
“学校通过职业培训、产教融合、智转数改、艺术乡创‘四驱’赋能乡村振兴,提升了乡村人才的素质,提高了乡村企业的技术水平,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之路。”吴访升说。
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结合乡村种植、养殖、农机、文创等产业的发展需求,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切实强化农业学科布局,加快专业课程结构调整,已成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农产品加工与储运》《农产品网络推广技术》《农产品及文创产品开发》……这是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开发的实用培训课程。
“以农村需求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是我们培养好乡村振兴人才的第一步。”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增军表示,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尤为关键。
“让学生以校为伴,终身成长,是我们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的一大亮点。”李增军说,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为在农村一线就业的相关毕业生建立了终身教育服务机制,学生们可以免费享受田间难题解决与科技信息咨询等服务。3年来,该学院共为学生提供技术咨询200余次。
李增军认为,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优化,涉农职业人才培养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也实现了同频共振。
“我们按需施教、精准施教,把现代农业技术送进乡村产业的车间。”李增军说,围绕衡水市安平县的畜牧产业和饶阳县的蔬菜种植产业,开设了畜牧兽医、现代农业技术等特色专业。
此外,衡水职业技术学院还大力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与安平县人民政府共建乡村振兴学院,从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平台建设等多维度主动适应地方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融合。
迄今,乡村振兴学院已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0余人次,培养农林牧企业员工1000余人次,培养农民大学生150余名……
“我们在衡水市电商直播基地和饶阳县新发地电商产业园建设了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目前已经成为当地农特产品直播带货的重要平台。学生们在开展网络直播技能训练的同时,还促进了地方农产品贸易向线上发展。”李增军说。
“要将技能型劳动人才培养成为扎根乡村的主力军。”李增军表示,下一步,要发挥好教师的专业优势,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做好职业能力与岗位能力培训,以网络班、田间班、夜间班、入户班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培训和技术服务,进一步提升职业农民的农技农艺水平;打造涉农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加强与农村农户的深度对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围绕地方特色乡村产业,与农业龙头企业共同开发特色专业课程和实景实训项目,把课堂设置在农村大地上。
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县域经济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充分发挥职教科教人才优势,深化产学研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动力变革和质量提升,成为职业教育全程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陕西省富平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奶山羊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
为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链与农业产业链的精准对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富平县刘集镇奶山羊产业综合服务中心、陕西博富乐关中奶山羊育种有限公司及渭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组建了奶山羊养殖与疫病防控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该中心结合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群的优势,立足奶山羊产业链中良种繁育、饲料饲草营养、高效养殖、疫病防控、羊乳新产品开发及专业人才培养等项目,助力陕西省奶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院校人才学以致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科技学院与富平县刘集镇奶山羊产业综合服务中心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与富平县畜牧发展中心共同建成了“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基地”。
3年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还组织了师生开展以“乡村振兴,科技先行”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团队师生深入富平县内多个养殖场的饲草饲料加工区、羊舍、挤奶区等进行调研,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宣传科学养殖理念。在现场,兽医专业的教师会讲解奶山羊养殖知识与常见疾病的症状、治疗方法;畜牧专业的教师会就奶山羊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挤奶技术、羊舍建造设计等方面向村民给出专业建议。
为推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还建立了奶山羊创新技术交流直播室,目前已开展集中培训53场次,入户指导157场次,录制专家讲堂等11期,抖音视频直播35场次。
通过多种形式,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教学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奶山羊产业发展现状,为学生未来挑起大梁、担当责任、深入一线夯实了基础,也为推进富平县庄里镇奶山羊养殖产业发展,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