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7日 星期二
江苏:创新引领 抢占未来竞争高地
江苏省东海经济开发区一家新材料企业的车间内,工人正在生产新型塑料薄膜包装材料。视觉中国供图

    ◎本报记者 张 晔

    为落实优势区域要走在前、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各地区都要多作贡献的部署要求,江苏以创新为引领,着眼抢占未来竞争高地,重塑产业发展优势。“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浓厚氛围正在江苏各地形成,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愈加清晰。

    3月1日,在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10万吨FBR(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生产研发基地(以下简称基地)里,一粒粒绿豆大小的颗粒硅,经过高耸的硅烷反应塔、整齐的流化床矩阵,源源不断地流进储存罐……

    “目前,公司FBR颗粒硅日产量接近400吨,市场占有率超过11%,到2025年市场占有率有望达到35%。”基地常务副总经理刘辉表示。

    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所在的光伏行业,是江苏近年来着力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2023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发展和安全并举,以集群培育和产业强链为主要抓手,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努力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在科技部公布的新一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名单中,江苏入选4家,获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总数已达19家,居全国第二,今年开局势头良好。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徐光辉表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江苏科教和产业叠加优势,点燃科技创新主引擎,有效贯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

    布局塑优势

    在位于苏州城北的高铁新城,无人驾驶的车辆在街道上往来穿梭,有的运送小型货物、有的载人短途出行。

    瞄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苏州高铁新城不断建链、强链,已经集聚相关企业100多家,覆盖软件算法、环境感知、通信网络等30多个细分领域,建成了162公里长的无人车辆驾驶路段。

    近年来,江苏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批重点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例如,碳纤维产业产值超100亿元,居全国第一;纳米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受到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江苏经济运行呈现持续恢复、回稳向好态势。2022年,江苏生产总值达12.2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8%。

    江苏经济的韧性与活力,源自基础雄厚、规模庞大的制造业。

    2022年,江苏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7.3%,规模以上(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8.5%。

    为落实优势区域要走在前、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各地区都要多作贡献的部署要求,江苏以创新为引领,着眼抢占未来竞争高地,重塑产业发展优势。

    今年以来,南京新开工的41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中,多数都配套建设了省级以上的研发实验室,涵盖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领域。

    在徐州铜山,516家安全应急企业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围绕矿山、消防、危化品等五大安全领域,打造现代化安全应急产业体系。

    围绕新布局,“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浓厚氛围正在江苏各地形成,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愈加清晰。

    组队强基础

    江苏产业创新不仅注重“量”,更注重“质”。

    2月18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建设项目通过验收。这个集材料原位生长、器件加工、测试分析为一体的材料领域重大综合科学装置,成为苏州纳米产业的创新策源地。

    目前,苏州新材料产业已经集聚上下游相关企业1034家,实现产值规模超900亿元,涌现出15家上市企业,并在第三代纳米生物材料、纳米功能材料及器件等细分领域展现出明显优势。

    近年来,江苏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江苏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全省乃至全国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成整合,初步形成了以实验室为引领、技术创新中心为骨干、重大科研设施为支撑的创新平台体系,为高新技术产业走向纵深提早布局。

    除搭建平台之外,江苏还大力支持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带动关键技术突破,进而促进产业升级。

    2019年,江苏支持50位顶尖科学家领衔实施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目前,相关科学家团队已经实现全球首个基于无人机的量子纠缠分发;研发出国际先进的高灵敏度PET成像技术。

    同时,江苏每年组织实施80个左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扇出型封装等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

    除此之外,江苏通过“揭榜挂帅”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在先进材料、能源环保、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建设企业联合创新中心243家。

    抱团谋突破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姑苏实验室、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几家企业、医院和科研机构,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合作,围绕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这一共同的目标,它们“紧紧相拥”。

    2022年,苏州市单克隆抗体研发和产业化创新联合体建立,信达生物制药集团作为链主型龙头企业,联合相关企业、医院和研究机构等,集中攻克大分子生物药中的单克隆抗体开发和产业化上下游关键技术难题。

    除了单个创新联合体集结合作、构建内部“小生态”之外,苏州还推出“伙伴计划”,形成外部“大气候”,充分融合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等技术力量,创投机构等资本力量,强化创新支持供给。

    2022年,江苏启动了省级层面的创新联合体首批试点,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合作组织和利益共同体,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目前,江苏已经布局建设了10家创新联合体。例如,新型显示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由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整合苏州大学、京东方光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集萃苏科思科技有限公司等资源,带动微纳光子制造业重点领域工艺、制造、集成等技术的整体提升。

    与此同时,江苏还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目前,全省85%以上的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80%的科技平台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在企业,70%的有效发明专利由企业创造。

    截至2022年底,江苏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160家、高新技术企业4.4万家、科创板上市公司96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以占全省30%的数量,创造了39%的工业产值、51%的利润、69%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企业专利授权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规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均占全国16%左右。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