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
于“高原”上攀“高峰”
——青岛大学探索学科生态建设新路径

    ◎本报记者 王健高 实习记者 宋迎迎 通 讯 员 魏喆吉

    寒冬岁末,青岛大学捷报频传: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工程学、化学等8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2019—2022年,学校连续4年进入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全球前500,17个学科入选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14个学科进入USNews2022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榜……

    这是青岛大学打造“点上有高峰、面上有高原”的学科生态体系带来的新成果。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岛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解决学科建设多而不强,有“山”无“峰”的问题,建立与之相适应新的学科建设组织形式,围绕特色研究方向,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探索适应青岛大学发展现状和前景的学科生态建设路径。

    打造学科建设高峰

    最新统计显示,近三年来,青岛大学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47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9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8项、子课题10项,其他重点项目5项,资助经费23562.5万元,年均增长7.9%。获批省部级项目631项。

    这得益于青岛大学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学科集群建设为保障,汇聚多学科人才的跨学科联合攻关机制。青岛大学校长夏东伟表示,围绕服务山东省“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科学制定了《青岛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和《青岛大学“十四五”学科建设规划》。

    “学校抓学科集群,学院抓学科”。夏东伟介绍,青岛大学立足服务国家和山东、青岛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高峰和特色优势学科为龙头,把41个一级学科凝练组合成了7个学科集群,重点打造“纺织+”“系统+”“医学+”3个“高峰”学科集群,积极建设“经管+”“文化创意+”“师范教育+”“新能源+”4个“高原”学科集群,辐射带动相关学科协同发展。

    “青岛大学将学科集群定位于集成学校优势学科和强势学科的‘学术航空母舰’。这是以需求为牵引形成的学术共同体,是以主建学科为中心、相近学科为支撑形成的学术协同体,是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型学术协同创新平台。”夏东伟说。

    为此,青岛大学出台了《青岛大学关于推进学科集群建设的实施意见》,以跨学科联合攻关科技项目为纽带,打破学院学科壁垒,着力构建多样化的学科交叉研究体系,明确了“学校统筹、学科支撑、平台支持”“需求牵引、目标导向”以及“整合团队、协同作战、动态调整”的学科集群建设原则,以建设国家一流学科为目标,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山东省“5+3”高水平学科建设,重点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等5个高水平学科和软件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3个高水平培育学科。围绕纺织科学与工程和系统科学建设,实行“特区政策”,加快引进战略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通过组建大团队、承接大项目、构筑大平台,产出大成果、获批大奖项、实现大转化,着力打造学科高峰。

    在“有组织”中求突破

    日前,记者来到青岛纺织小镇。这里由青岛大学功能纺织品与先进材料研究院与青岛天一集团共建,以纺织新材料和智能纺织装备为龙头,打造一个纺织产业集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的创新创业共同体,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代表行业最新技术和装备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平台。

    青岛大学功能纺织品与先进材料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平介绍,近三年,研究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近20项。

    “这是青岛大学学科生态建设的成果。”青岛大学科技处处长李荣贵说,学科生态建设中的“有组织”充分体现在为保障两个战略的顺利实施而对建设架构与体制机制的创新之中。一是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引领指导学科集群建设。二是搭建学术创新共同体,推动交叉融合、协同创新。

    基于此,青岛大学成立了青岛大学纺织与先进纤维材料科创中心、复杂性科学研究中心、“医学+”交叉协同创新中心等学科集群协同创新平台,着力破除学院学科壁垒和体制机制壁垒,建立符合学科集群建设、权责清晰、开放协作、运行高效的新型体制机制,在平台下成立协调推进小组和工作组,负责协调推进平台各项建设工作,找好切入方式、找准切入点,扎实推进学科集群建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