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30日 星期五
新装备、新手段为军事训练“加油”
解放军某部官兵在进行通讯设备业务训练 李俊杰摄

    ◎郭文博 郝 正 本报记者 张 强

    解放军某部聚焦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要求,充分利用新装备、新手段,探索实战化训练计划和训练方法。在一系列发明、创新的加持下,该部上下掀起了科技练兵的热潮。

    长江之畔,一条条缆绳如游龙飞鸿般划破江面,船舶水手的业务训练如火如荼;水面微波,一个个气球如离弦之剑般快速升空,气象观测组放飞气象观测球训练科学严谨;郁郁青山,一声声电报如雷霆闪电般秒达万里,话务班的业务训练紧张有序……

    秋高气爽,练兵不辍。连日来,置身解放军某部多处训练场上,一幅幅火热的练兵景象让人目不暇接!

    记者了解到,为响应今年的开训动员令,解放军某部聚焦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要求,充分利用新科技、新装备、新手段、新方法,制定实战化训练计划和措施,通过将VR、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档案等与训练相结合,不断提高作战能力,练就打赢本领,提升业务技能。

    虚拟实战,百分百确保航行安全

    骄阳初起,雾气氤氲,一场船舶应急处突训练悄然打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训练中该部船舶“VR+”训练系统首次投入使用。

    “损管报警!主机舱滑油管路破裂起火,迅速组织灭火……”接到演练指令后,损管分队队长李明带领参训官兵迅速前往集合地点。他们穿戴好智能设备,对火情处置、舱壁堵漏、紧急逃生等多个科目进行演练。

    “这样的训练已经开展了上百次,但使用VR设备进行训练还是第一次。”演练告一段落,李明擦擦额头上的汗说。

    “相比陆地,船舱内训练空间场地不达标、情景设置不够逼真等情况时有出现。这些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训练效果。”队长王帅介绍,为提高部队应急反应能力和战斗力水平,在该船停靠码头期间,官兵利用“VR+”智能技术扎实开展备战演练,增设了“码头防暴演习”“不明登临人员情况处置”“敌机侦察”等多个实战场景。

    置身VR演练场,一个个逼真的模拟场景应接不暇,官兵如同置身真实战场,部队应急反应能力和战斗力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演练场上,“VR+”的训练方法初显成效;训练馆内,“VR+”也正彰显出新的优势。

    “解尾缆,两进一。”VR训练馆内,航海干部张航正在熟练操作“船舵”。他按照紧急预案快速将“船”驶离“码头”,系统自动记录下每一个车舵口令下达情况。

    本次演练模拟的是停靠在码头的船只在发现有碰撞风险后紧急制动,驶离码头的情景。

    在VR技术构设的模拟环境下应对各项突发状况,与“险情”连续过招,让官兵们受益匪浅。

    该部领导介绍道:“这套VR训练设备采用‘VR+网络+数字化’的模式,可模拟各种突发情况,从判断故障到应急处置,每一步流程都有对应操作规范和评分标准,得出的训练成绩一目了然。”

    把脉海天,机器学习催生新算法

    “‘敌方’对我进行信息封锁,气象资料接收中断。”近日,一场战时气象预报演习在演练大厅里打响。接到任务指令后,任务海域短时预报瞬时展开——数据爬取、字符跳动、图像生成、要素输出;比对、校准、作出预报……

    “24日,海域以阴雨天气为主,并伴有短时大风……”一会儿工夫,气象预报员钟剑就完成了报告。

    此时,任务海域短时预报结论已出现在演练大厅的主屏幕上,而与之对应的海浪、风场等气象资料,也随之有序地出现。

    这是该部气象室参加模拟演练的一次场景,模拟在战时信息封锁导致资料缺失的情况下如何确保气象预报的准确率。

    “得益于遗传算法和雷达反演在气象上的应用,即使在资料缺失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保障。”钟剑说。

    在日常训练中,该室针对资料短缺条件下作战气象保障特点,利用数学插值技术、四维同化方法和信息反演技术,丰富了可用情报资料的数量,同时提高了气象数据的可用性。该室还制定完善了各类保障预案,进一步提高了气象保障人员的整体素质。

    某年6月,南方多地连续遭遇多轮强降雨。当时,该部所处驻地同样也遭受了暴雨侵袭,所幸因提前预知并作出了相关预案,暴雨造成的影响被降到了最小。

    “提前抢跑”得益于该部自主研发的气象海洋信息综合分析应用平台的提前“通风报信”。该平台可实现大范围、全天候观测,在节省人力的同时,也为汛情预测和应急处置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钟剑表示:“依据大数据建立数据模型并提前预警,为科学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科学支撑。”

    科学育人,小创新引领训练新模式

    “码头出现6名‘暴恐分子’,他们身上携带轻武器,请相关人员迅速处置!”近日,该部63687部队突然发出一阵紧急号令。

    1分钟内穿戴装备,2分钟内集结完毕,3分钟内防暴应急分队成员迅速按部署就位……电光火石间,官兵全副武装迅速奔赴战斗岗位,协助地面人员成功制服“歹徒”。

    防暴分队队长王帅说:“我们的快速出动,得益于科学化的训练机制。我们平时运用自主研发的‘训练任务自动生成系统’进行训练,开展常态化应急分队演练,战斗力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为遂行实战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单位的承训量不断加大,训练中涉及人员、训练科目的信息倍增。”63687部队一队队长秦立涛介绍,“训练任务自动生成系统”可以针对不同专题、不同阶段的官兵,提出科学训练建议;可以根据科目难易程度合理制定训练计划,精算训练时间;可以统筹现有训练资源,灵活设置训练科目轮换顺序;还可以跟踪评估训练效益,对训练期满,成绩仍不达标的弱项科目,有针对性地开展穿插补训。

    在报务连,得益于自主研发的“云档案”,官兵们不仅取消了“加码加量”的“老传统”,还研究探索了贴近部队实际、提升训练质效的组训新模式。

    该部63683部队也创新探索了无人机搜救等新型作战形式。他们突出新型力量使命课题训练,突出新型力量“应急”与“应战”两个内容,推行“全年度、战斗式、科学化”训练模式,把岗位训练与集中训练结合起来,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锤炼新型作战力量。

    记者看到,该部聚焦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要求,充分利用新装备、新手段,探索实战化训练计划和训练方法。在一系列发明、创新的加持下,该部上下掀起了科技练兵的热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