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7日 星期四
她在青藏高原上追寻水的踪迹
◎本报记者 杨 雪
绘图:央美互动

【奋斗者·正青春】

    已持续五年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以下简称第二次青藏科考),今年开启了“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以下简称珠峰科考)。

    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在珠峰地区成功完成10次升空大气科学观测,创下浮空艇原位大气科学观测海拔最高的世界纪录,此次珠峰科考一重要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浮空艇综合观测科考分队队长高晶也顺利收工,开始数据分析工作。

    从4月底达到西藏,驻扎野外的一个多月以来,高晶的心总是悬着的。在珠峰这种复杂的地理环境下,进行浮空艇观测有太多不确定性。就在浮空艇第一次成功升空的前几天,科考营地连续遭遇大风天气,无法给浮空艇充气,只能干着急。夜里风相对较小,容易达到充气要求,于是那段时间大家基本都是从午夜12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中午12点。

    “一番寒彻骨”终究换来“扑鼻香”。

    浮空艇10次升空中,最高升空至9050米,有6次超过8000米,超预期完成了观测任务。高晶说,这是科考队首次在珠峰地区获得了地表至对流层上部的多项高空大气变化数据,包括水汽稳定同位素、黑碳浓度、粉尘含量、甲烷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风温湿压等气象参数。

    关注青藏高原水循环变化

    高晶的研究方向是水体稳定同位素现代过程和冰芯记录。通俗地讲,就是通过观测水的氧元素或氢元素比率变化,来判断水的来源,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经过了哪些变化过程。近5年来,青藏高原水循环变化问题是高晶主要关注的科学问题。

    2019年,高晶带领团队在西藏纳木错开展区域水循环观测研究。当时,他们利用“极目一号”Ⅰ型浮空艇,创造了7003米的同类型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的纪录,为揭示“亚洲水塔”的水从何处来提供了关键科学数据。

    在珠峰海拔5800米到6500米东绒布冰川区,高晶首次取得了全球超高海拔冰川表面水汽同位素连续观测数据。那也是一次难忘的“爬冰卧雪”经历。

    为了架设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观测仪器、完成样品采集,高晶和队友需要从海拔5150米大本营徒步至海拔6500米营地。经过7小时徒步11公里、攀过一条数十米深的横沟后,他们在海拔5800米的营地住下。顶着风雪,克服高反带来的头痛和登山的疲惫,大家坚持完成了观测数据收集、仪器维护和样品采集工作。

    次日天一亮,团队又继续向海拔6500米营地进发。“当时,每个队员都是走几十步一歇,接近身体极限。经过6小时艰难徒步,我们最终到达海拔6500米营地,顺利完成了计划中的工作。”高晶回忆道。

    年轻的“老青藏人”

    从2005年第一次上青藏高原算起,今年是高晶扎根青藏高原做研究的第18个年头。

    1983年出生的高晶,已是一个年轻的“老青藏人”了。青藏高原研究是一项由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开创、几代科学家共同坚守的科学事业。尽管过程异常艰苦,但凭借兴趣、毅力和平台,高晶全情投入、乐此不疲。

    在兰州大学地理系读本科时,高晶就开始对高原冰芯研究感兴趣。2004年,在毕业保送研究生时,她申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姚檀栋的研究生。“他是中国冰芯研究领域开拓者之一,我一直很敬佩他。”高晶说。

    这些年,导师亲力亲为、跟时间赛跑的工作作风影响着高晶,科研前辈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鼓舞着她。在他们的带动下,高晶带领团队成员做出了很多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每解决一个问题,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吸引着她不断探索和发现……

    “我特别幸运能够参与到第二次青藏科考中,从读研开始到现在,我深刻地感受到国家对基础研究投入了非常大的支持,这有利于我们青年人能真正去探索一些之前没有尝试过的东西。”高晶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