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5日 星期二
◎洪恒飞 本报记者 江 耘
浙江:集结战略科技力量 塑造未来发展优势

    不久前,湘湖实验室在杭州萧山揭牌成立。至此,浙江省打造的十大省实验室“战略版图”已全部完成,标志着该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集结,构成了全新的科研格局。

    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表示,浙江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主动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塑造制胜未来的优势。

    长期以来,浙江将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补齐的“第一短板”。如今,浙江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4年居全国第5、省区第3位,通过创建培育各类科研创新平台,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布局创新源头、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是浙江破解“第一短板”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招。对此,浙江省科技厅厅长高鹰忠介绍,近年来,浙江以超常规力度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实验室基地和省实验室为龙头的核心战略科技力量,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流科研院所、重点新型研发机构、省技术创新中心和科技领军企业为重点的战略科技力量,以量大面广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力军的科技力量体系。同时,不断优化以人才为核心的“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为科技综合实力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科创平台多点绽放,呈集群态势

    延绵33公里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自2016年启动建设以来,高能级科创平台渐呈集群态势:之江、天目山等5家浙江省实验室落地于此,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校院所成果频出,青山湖科技城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

    提升区域创新能级,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并非一枝独秀。

    本土院所较少、科研平台稀缺,曾是浙江科技创新工作的明显短板。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院所的落地,开启了浙江“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序幕。

    以温州为例,当地近五年引进落地国科温州研究院、浙大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52家。其中,当地近三年新增数超总量56%,累计投入研发经费22.73亿元,带动成果转化落地361项。

    同时,浙江省按照“引进共建一批、优化提升一批、整合重组一批”的方式,持续大力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布局。截至今年3月,全省累计培育建设新型研发机构20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68家,形成了省市县联动共建、多元投入的格局。

    优化创新环境,多渠道引才聚才

    凭借性能优异的3D运动鞋底获得ASICS、FILA等国际一线运动品牌的数十万双订单……不久前,甬江实验室研究员朱光在光固化3D打印领域取得新进展,研发出的系列光敏树脂性能可对标工程塑料。

    据介绍,得益于甬江实验室实行的“独立法人+依托单位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协同研究中心+重大专项攻关联盟”组建模式,团队成果能够快速落地。

    “我们以项目需求为核心,进行多元化引才聚才,在团队组建上充分放权,取得积极引才成效。”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说,目前实验室已集聚2700多名科研人员。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依托科研平台,浙江近年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优化“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创新要素链接,吸引大量高端科技人才集聚。2021年,浙江新增两院院士5名,遴选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才95名,新增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40个。

    强化科技资源“一体化配置”

    “去年,嘉兴获得2022年度浙江省科技厅‘尖兵’‘领雁’计划项目立项40个,获得省级财政经费资助1.8亿元,撬动社会投资6.9亿元,立项数同比增长90%,资助经费同比增长80%以上。”嘉兴市科技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各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这与当地积极培育科创平台密不可分。

    提升科研经济效能,关键是要强化创新资源的一体化配置,让创新资源跟着重大平台载体走。近年来,浙江通过组建高能级平台,对创新链条有机重组,建立健全科技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

    创新资源集聚于科研平台,成果产出也水涨船高。2021年,浙江省建立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倒逼、引领、替代、转化“四张清单”工作机制,组建10个创新联合体,布局建设6家省技术创新中心,新取得101项进口替代成果。

    “高能级平台具有强大的集聚功能,可推动创新要素从分散转向高效聚合。”高鹰忠表示,浙江科技力量体系建设,将促进科技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建立。

    根据《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将加快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精准创新服务,同时建立科技资源与平台载体、顶尖人才、研发投入紧密挂钩的配置机制,提升科技创新绩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