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5日 星期二
秣兵电磁战场,为年轻准军官再淬一把火

◎王宗怡 卢锦青 张世初 

本报记者 张 强

    盛夏,夜晚的平静被一通电话打破。

    “信火一体,准备突击!”夜训值班的侦测员梁延丰侦收到了蓝军的通信明话。

    紧急情报直达中军帐,灯火管制、整理伪装、末端电子防护、伴随干扰……各站全部进入一级战备。红军各部紧急动员,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渗透与反渗透,激烈的博弈在无形空间内进行。

    近日,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毕业综合演练在驻地城郊东西两地同步打响,新装备列阵沙场,各要素深度融合,数百名毕业学员混合编组,在无形战场书写青春答卷。

    “军队院校是科技强训的先行者,作为未来的基层指挥员,要带头研装用装,推动新装备成建制成体系形成作战能力。”演习执行导演欧宗伟说。

    为拓展学员能力边界,此次演练中,包括战役级装备、科研训练系统等在内的多台(套)高精尖装备、系统纷纷列阵沙场。导演组鼓励学员大胆围绕新装备应急应战进行专攻精练,让好钢出炉前再淬一把火。

    为解决训练效果评估难的瓶颈问题,该院某教研室还携带最新研发的装备数据采集与评估系统亮相演练场,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红蓝双方战训情况进行跟踪考评。

    方舱内各类数据飞速流转,紧张激烈的战斗一触即发。

    为充分发挥“磨刀石”作用,蓝军在目标设置、作战运用上动足了脑筋,指挥席位和指挥信息系统构建上完全仿照强敌设置,演练大量运用从全军重大演习演训与部队驻训活动中采集的真实目标,让学员在实战实装、实情实兵中摔打磨练。

    演习开始后,现有通信只能将情报单线传到指挥所,各站间无法高效协同。蓝军发出一个虚假信号,各侦察站点报上来的数据五花八门,甚至出现漏情。这可使本科学员、某侦察分群指挥员司朋冲犯了难。

    在情报整编席主任陈海峰的指导下,司朋冲将战场网络全部串联了起来,问题迎刃而解。

    演习第六天,导演部下达决战指令。

    此时,司朋冲已胸有成竹。他通过串联网络进行指挥,各类情报数据及时传输到指挥所和各分站,情报融合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技术升级的背后,是人员的深度融合。

    演习开始前,导演部打破学科专业与人员层次,实行混合编组,来自各军兵种的任职培训学员与研究生学员、本科毕业学员分别担任各级指挥员。

    连续8天的跨昼夜演练,给学员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系统的、综合的实践难题。学员们在战斗任务的牵引下,在实践中整合知识图谱,加快知识积累向能力塑造的转化。

    记者看到,演练归来,年轻的准军官们收获满满。肩扛着使命与责任,他们已准备好奔赴新的征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