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4日 星期二
产教融合 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路径

◎通 讯 员 檀祝平 缪小吉 本报记者 过国忠

    在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铸造二部生产车间墙外挂着一块醒目的“恒立学院”牌子。

    这是由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工职院)与企业在深化产教融合中,校企协同联建的一所新型产业学院,旨在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自成立恒立学院以来,我们共同制定教学课程,学生提前跟岗锻炼,熟悉岗位规范、操作流程……有效满足了企业对一线技术工人和班组管理人才需求。”该公司常州铸造分公司制造总监马艳东说,这些校企联培学生由于技能强、潜力足、素养高,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仅常工职院就有280多人在恒立液压工作,其中80多人已担任生产一线班长。

    “多年来学校单一的育人方式,已严重制约着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6月12日,该校党委书记缪昌武说,培养什么样人才、如何去培养人才,才能满足国家战略发展、地方产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需求?这是一个新的命题,也是高职教育亟待突破的难点。

    近年来,常工职院突出育人问题导向,从破机制体制着手,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动融入地方,积极对接行业企业,明确提出加速实施产教融合与协同创新工程等“八大工程”重大项目,高起点高质量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育人平台。

    在该校校长杨劲松看来,培养高质量人才,关键在于要有一支高素质复合型师资队伍,全面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与水平。

    该校在提升教学内涵质量上,通过实施“青年人才培育计划”,以及设立青年创新基金面上项目、博士基金项目以及创新项目等举措,加速培养、造就出一批高水平教学科研创新人才。

    “我们充分借力外部资源,依托行业产业,与企业紧密互动,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探索育人新方式,采取联建联办产业学院、订单班等,建立起一支‘双师型’队伍,聘请‘企业产业教授’‘创新创业导师’等,有效提升了青年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实际教学能力,让学生增添了专业技能知识和职业素养。”缪昌武说。

    围绕常州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智能制造名城,该校着力探索产教融合机制,形成了从“订单班”——企业学院——实训就业基地的协同育人体系,建立人生导师、企业导师、专业导师“三师育人”模式和“双师型培养基地”“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等,重点培养出了一批卓越技能人才和学生创新团队。

    在该校校企合作处处长褚守云看来,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法,既破解了职业教育“一头热一头冷”“校企育人两张皮”等问题,更是全面提升了育人的质量和服务企业的能力。

    目前,该校已建有18个产业学院或企业学院、640余个校企实训基地。3年来,开设123个“订单班”“学徒制班”,培养出地方企业急需应用技能人才1万余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