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12日 星期二
自带干粮“三进浦东”,只为上海早日“清零”

【同心守沪抗疫】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 讯 员 封 雪 丁 一

    当前,上海每日报告感染者数量仍在高位。坚持推进“动态清零”,及时发现风险人员并快速转运收治隔离,成为有效控制疫情和救治患者最紧迫之事。

    4月9日上午10时许,江苏无锡援沪采样队隔离地,随着各分队长“大家快速门口上车”一声令下,不到15分钟,人员到位、物资到位,20多辆大巴直奔上海浦东新区。

    这是该市采样队继4月4日、4月7日后,第三次自带干粮支援上海进行核酸检测。

    当天在上海浦东新区,从下午至第二日凌晨3时30分,仅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两个采样分队,队员们凭借着娴熟高超的操作技能,完成32000多人次核酸采样。

    采样是个“技术活”

    “无锡采样队承担了疫情最严重的浦东新区,封控小区多、人员更复杂,对采样检测速度和精准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尽管风险大、难度高、时间紧、任务重,我们采样队结合当地实际现状,在‘实战’中不断转变工作方式,克服多方面的困难,不断提高采样的速度和效率,为上海抗疫提供精准的样本。”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援沪核酸采样队队长王雪松说。

    无锡市人民医院核酸检测采样队队长周淑芳介绍,核酸检测采样看起来简单,可要确保更安全、更快速、更高效、更精准,却并不是那么容易,是个技术活。

    “目前,在大范围核酸检测中,多数采用口咽拭子。看似非常简单的咽拭子采样,却是非常关键、风险性极高的一种操作,采样员一不小心极易造成感染。采样操作动作不规范、采样棒棉球有一点偏差,也将会直接影响到样本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采集流程和标准执行。”周淑芳说。

    周淑芳还介绍,每个采样员到了点位前,都要备好完整的核酸检测工具,包括无菌拭子套装,采样管和条码。

    口咽拭子采样对室内外灯光也有要求,无论是室内或室外光源要好。此次,他们在浦东新区几个采点,由于分区分幢分时,采样人数多,从早上6时到晚上8时还没结束。

    天黑后,室外灯光不足,采样员为采到准确位置,让无菌长棉签的前端在双侧咽扁桃体部位做上下3至5个来回快速擦拭,在咽后壁上下左右擦拭3至5次,只能借着路灯的微光,辅以手电照明来完成。

    “每次碰到这种情况,当地志愿者们也会拿着手机,主动帮助采样队员打光,还有居民将自己的车灯打开,为采样点增加一道光源,保证采样队完成任务。让我们也非常感动。”周淑芳说。

    让采样更有“温度”

    “做完核酸不逗留,立刻戴好口罩回家。”在无锡采样点,队员们不停提醒完成采样的居民尽快回家,减少人员聚集,提高采样效率。

    无锡市人民医院采样队员在现场每个点位的核酸检测过程中,每处设置符合防控要求的桌椅且摆放方便采集,入口出口分离,并对现场桌面、物品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确保安全。

    为“减少风险,一个不落”,他们对于密接者、行动不便的老人以及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由2名医护人员和2名志愿者组成一支采样小分队,带着检测设备、手持终端和医废垃圾袋等,挨家挨户上门采样。每采样完一家,立即消毒。

    “我们为提升采样效率,队员们还采用成熟的‘无锡经验’,提前为采样瓶贴好标签,既减少了居民排队等候时间,更加快了采样速度。”周淑芳说。

    无锡市人民医院采样队负责的采点,有的小区比较大,6位队员要负责70多栋楼。队员们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找到了转运接驳车,设置移动核酸采样台,开着转运车到每幢楼移动采样,既防止了排队聚集,更提升了采样速度。

    前两次在北蔡镇采样中,无锡采样队听到由于小区封控,有的老人、孩子已多日没吃上新鲜蔬菜,他们记在心里。

    9日,当他们接到再次出程任务后,立即采购2500斤瓜果蔬菜,把西红柿、青菜、西葫芦、土豆、黄瓜、菠菜、莴笋,分装成一个个小袋,随车带去,让社区把“爱心蔬菜”发放到急需居民家里。

    为了支援上海,无锡采样队队员都拼尽了全力。三次出征,队员吃的都是自备干粮,统一当天往返;为了避免穿脱防护服,有的队员选择不吃饭、不喝水,也有的提前穿上尿不湿。

    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采样队队员周嘉梁的话来说,“采样工作强度很大,每次就像在‘打仗’一样,除了集中固定采样,还要挨家挨户‘扫楼’采样。近几天,上海温度越来越高,尽管身上防护服湿透了,但每个人都咬牙挺着,坚持干完最后一管,只为上海早日‘清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