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08日 星期五
AI助理上岗 辅助法官30分钟完成十案联审
◎洪恒飞 张雨葳 本报记者 江 耘

    2300多个

   “小智”聪明之处在于能够总结争议焦点、预测裁判结果、计算裁判数额,并在法官最终判决后,自动生成裁判文书。截至目前,AI法官助理“小智”已适用案件近千件,服务2300多个相关当事人。

    原、被告席上均只有一块电子屏,AI法官助理主持庭审……近日,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基金小镇人民法庭在线进行“十案联审”——经人工智能法官助理辅助,法官王志30分钟内同时完成了对10起简单金融借款纠纷案件的审理。

    2019年,由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浙江知名高校、企业研发的人工智能司法审判系统“凤凰金融智审1.0”上线后,AI法官助理“小智1.0”被投入应用。两年来,AI法官助理“小智”先后实现线上审理等功能,如今已迭代至3.0版,新增多案联审和异步审理功能,可大量减少重复繁琐的程序性工作、让部分当事人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庭审,协助法官提升工作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

    缓解基层法院办案压力

    “基金小镇法庭全年的案件量大概是2500—3000件,主要是金融借款、信用卡和票据等涉及金融领域的纠纷。”王志介绍,目前5位法官每年人均办案量是500多件,平摊在每个工作日,大约要处理3个案件。

    近年来,基于我国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公民法律意识提升、经济发展活跃等原因,全国法院受理案件数不断增加。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2013年至2017年,地方各级法院受理案件8896.7万件,相比前5年同比上升58.6%;2019年地方各级法院受理案件3156.7万件,同比上升12.7%。很多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的法官办案压力加大,案多人少矛盾比较突出。

    “这次的十案联审,原告是同一家银行,案情简单明晰,智能化多案联审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王志说,按照以往的庭审模式,法官得开庭3小时,其中至少有1个小时在做法庭纪律、权利、义务的交代等程序性的重复工作。“小智”的分身值岗,将重复性工作做了合并,大幅提升了办案效率,将法官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法官,白天我得上班,请假要扣工资,我能不能晚上来开庭?”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基金小镇法庭法官袁翠玉介绍,自己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针对当事人“想下班后参加庭审”的苦恼,异步审理服务应需上线。

    在杭州上城法院建立的智慧庭审平台上,“小智3.0”可充当“群聊”主持人,只要当事人上线,“小智”便会引导当事人进行答辩、举证、质证等诉讼环节,其聪明之处还在于能够总结争议焦点、预测裁判结果、计算裁判数额,并在法官最终判决后,自动生成裁判文书。截至目前,AI法官助理“小智”已适用案件近千件,服务2300多个相关当事人。

    AI助手逻辑推理分三步

    司法工作具有鲜明的权威性、严谨性、规范性等特性,人工智能应用于该领域,对技术层面的严苛要求不言而喻。

    作为AI法官助理“小智”研发单位之一、阿里达摩院语言技术实验室算法专家张雅婷介绍, “小智”之所以“能听会说”,是学习了上亿份法律文书,并由法官传授了丰富的法理知识。其获得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分为三步。

    “首先是基于海量法律文书,将法官的思维审判逻辑进行图谱绘制,让机器耗时数月学习;其次通过专门研发的预训练模型大大减少AI学习所需的数据的标注量,再让专业的法律行业从业者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标注;第三步是靠机器学习,把非结构化的数据外加法官的逻辑图谱进行融合。”张雅婷说,通过大量实践检验,“小智”形成了较强的推理分析能力,能在审理中实时总结可视化“事件链”,将推理过程和结果全面展现给法官。

    张雅婷表示,区别于简单的案件纠纷,相对复杂的案件,目前还很难让人工智能直接参与审判,AI只能提供一些深度辅助性的工作,不具备全流程跟访、提供自动生成审判文书的功能。

    “目前‘小智’生成的审判文书,准确率在85%—90%,像文字的通顺性和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还需要法官修改确认。”王志说。

    “后期我们会针对海量的司法文书,构建不同维度和不同类型的知识图谱,嵌入到法官的平台业务流程当中,让‘小智’能给法官提供一些知识服务。”张雅婷认为,人工智能需要明确定位,踏实做好辅助工作,不可能喧宾夺主。对于注重人性关怀的案件类型,也不适合人工智能过度参与。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