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6日 星期五
“洪灾面前有我,请党和人民放心”
周 远 武志远 本报记者 张 强
临时安置点响起朗朗读书声
受访单位供图

    军中典型

    7月21日晚,河南新乡暴雨如注,多条河流出现险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7月22日至29日,第83集团军某勤务支援旅闻令而动,先后出动兵力615人、各型车辆152台、皮划艇8艘,完成了大堤加固、群众转移、物资转送、灾后清淤等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哪里有灾情就到哪里去

    7月22日凌晨4时30分,接到命令的267名官兵,携带冲锋舟、皮划艇、救生圈等物资器材紧急出动,兵分两路奔赴大堤险情地段。

    “前方300米处孟姜女河大堤出现险情,但堤坝土质已经松软,人员反复踩踏比较危险。”在新乡市牧野区上焦村,听完地方领导介绍,抢险二队的官兵们没有任何犹豫,先是在堤面上铺满一层沙袋减轻堤面压力,而后再行加固险情地段。

    “这一段大堤不容有失,如果出现危险,将危及高铁站、京港澳高速公路以及附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险情不退,我们决不能退。”电子对抗营教导员黄亚伟在现场指挥时这样说。经过20多个小时的奋战,他们最终彻底解除险情。

    在新乡市张村段共产主义渠大堤上,面对已经漫上来的洪水,抢险一队的官兵们踩着泥水,经过4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修筑起高80厘米的沙袋墙,成功拦住了洪水。然而,任务刚结束,他们又接到新的命令,紧急奔赴卫辉市转移前、后稻乡村受洪水围困的群众。在那里,他们从上午10点多连续奋战到晚上8点,清理开辟了长200米的临时舟船停靠码头,协助友邻部队和地方救援队转移群众800余人。

    与此同时,由于新乡市牧野区善河村水位持续上涨,7月22日14时30分,该旅又成立了抢险三队,18名官兵用4辆运输车,在7个小时内往返新乡市区13趟,成功转移群众600多人。

    让临时安置点更整洁、更温暖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7月25日下午,卫辉市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一栋教学楼内,在该旅运输勤务营连长袁文浩的指挥下,数十名儿童齐声高唱红色歌曲。

    新乡市洪涝灾害发生后,不少群众被转移到了临时安置点。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两栋教学楼,是卫辉市3个乡镇12个村8000余名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点。该营官兵在完成上级交予的抗洪任务后,根据命令也来到这个校区休整待命。

    尽管得到的命令是休整,但官兵们还是闲不住,主动帮助卸载转送物资、分发食物。有的老人身体不好,下楼不方便,官兵们就跑上跑下,直接把物资送到老人手中。他们还自发整治临时安置点环境卫生,打扫楼梯楼道、清理生活垃圾、进行环境消杀,确保临时安置点干净整洁,给受灾群众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我就怕断药,这次战士们帮的忙可不小。”安置点的老人范玉岗激动地说。他患有白血病,由于紧急撤离把药落在了家中,运输勤务营上士张朋飞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进行上报,一场寻药购药送药的爱心接力就此上演。最后,在郑州的一名退伍老兵帮助下,成功为老人买来了救命药。

    7月25日下午,该营专门向学校协调了一间教室,把小学生们集中起来,给大家上了一堂国防教育课。课堂上,袁文浩还带领孩子们高唱红色歌曲,增强战胜洪水的信心。歌声响彻整个校园,感染着安置点的广大群众,增强了他们战胜洪水的信心。课后,多名大学生士兵还来到教室,手把手辅导学生们写作业,传授学习心得。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洪灾面前有我们,请党和人民放心。”该旅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李世伟感慨地说。

    连夜清淤只为方便群众出行

    新乡市新四街至107国道交叉口荣校东路段,长约2.2公里、宽约30米,是新乡市主干道。发生洪涝灾害后,这段路积水一度达到1米多深,车辆无法通行。完成这个路段的排水、清淤,对恢复新乡市交通十分关键。

    该旅官兵奉命来此执行排水、清淤任务。这是新乡市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后,首次组织清淤工作。

    部队官兵一直干到凌晨4点多,最终将道路清理完毕。因连夜作战,官兵们个个双眼充满血丝,脸上、胳膊上挂满了被蚊虫叮咬的大包。由于接下来,还有进一步任务,官兵就地躺在路边和衣而眠。

    “在洪灾面前,能给人民群众做点实事挺自豪的,再苦再累也不觉得。”指控二连指导员周建国笑道,连夜进行清理,就是想让道路尽早畅通,方便群众正常出行,尽快恢复城市生产生活秩序。

    新乡市民刘存杰动情地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感谢人民子弟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