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1日 星期四
王东新代表:
行稳致远,双方受益是前提
本报记者 王迎霞
受访者供图

    代表委员划重点

    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科技企业如何重焕生机?作为一名企业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这是全国人大代表王东新考虑最多的问题。

    他所在的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三线”建设时期扎根在贺兰山脚下的石嘴山市,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使其在引才、留才方面都不具优势。

    “然而,正是借力东西部科技合作,我们补短板、强弱项,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王东新说。

    坚持国家战略要求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坚持行业统筹协调发展,坚持开放、交流、合作、共赢,东部奉献有回报,西部所求得收获。他认为这是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样本。

    细数这些年的成绩单,王东新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在东西两地合作上,要想达到行稳致远,必须紧紧抓住“共赢”这一前提和基础。“身居西部,我们必须明确聚焦我们缺什么、应该补什么,对口合作单位能帮我们做什么、我们能获得什么。”王东新指出,西部企业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高精尖,要实事求是地结合产业技术实际和经济发展需要,更要充分考虑东部合作单位能帮我们做什么,双方合作的共赢点在哪里。

    他认为,这种以共赢为基础的合作,带动了研究平台装备的升级、促进了产品研究和应用链条的紧密结合,实现了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切实达到了东西部科技合作助力西部欠发达地区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王东新特别强调,引进人才既包括引进具有带队作用的引领性高层次人才,也包括技能精湛具有团队作战意识和水平的执行者,“否则引领者的好点子怎么落实?最终还是干不成事”。

    不但引进来,更要留得住。

    “我们对引进的人才要给予足够耐心,给他们打造一个能够开花结果的良好创新生态。”王东新说。

    诚然,企业作为盈利组织,逐利是其本质属性,但也要转变观念,那就是新时代的企业是创新主体,既要舍得投入,也要有定力等待引进人才的成果产出,“这是科学规律,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一锤子买卖’”。

    王东新希望东西部科技合作这个“产学研用育”相结合的机制,能结出更多丰硕的创新成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