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7日 星期一
江苏常州武进区5年达成197项校企合作项目
线上“直通车”送高校成果进企业
本报记者 过国忠 实 习 生 常 森

    南京理工大学的工业机器人在线自标定技术及装置、西安交通大学的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含酚废水、扬州大学的沿海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抗侵蚀与高效施工关键技术……这些由国内高校提供的500多项最新技术与科研成果,正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高校科技成果推介公益服务开放平台(以下简称开放平台)上,面向企业免费发布与展示。

    其中,南京理工大学的工业机器人在线自标定技术及装置,标定过程全自动化,不需要人工干预,通过位置反馈闭环实现精确定位控制,可实现在线机器人标定功能,适应于实验室(机器人制造企业)、机器人生产线(机器人应用企业)、工厂等场合。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武进企业与学校达成成果转化意向合作。

    12月2日,武进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常务副主任孙伟明告诉记者,5年来,中心围绕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组织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281场,邀请专家850人次,服务企业800余家,达成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197项,合同金额达7840万元。

    打造线上线下互动大平台

    “开放平台是通过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合作机制,由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区科协、区科技局为业务主管单位的一个新型科技服务机构和专门从事高校科技成果在武进落地转化的公益服务平台。”孙伟明说。

    目前,武进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已成功引进浙江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江南大学等21所院校技术转移分中心,依托高校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整合高校科技成果、人才团队,打造出了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技术经纪人+高校科技人才资源”一体化互动大平台,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精确对接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服务。

    在常州市武进区政协副主席、科协主席刘云英看来,武进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不但成为全区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更是架起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聚集了一支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团队,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每周都要深入企业走访,了解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高校与专家团队,精选集结项目,组织专场校企对接活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同时,通过组织校企共建研究生工作站、大学生实训基地等,开展校企人才培养与培训,以及知识产权与科技信息等综合服务,并深入宣传创新政策。”孙伟明说。

    科技成果信息传输不断线

    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连续几个月武进的企业出不去,专家进不来。武进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在开放平台上,专门开通线上科技服务“直通车”,云上服务“不打烊”,让科技成果信息传输不断线,让专家不出门照样能寻找到合作的企业。

    扬州大学设立武进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分中心后,线上线下走访不停歇,不仅成功完成了产学研联合的技术开发,顺利实现了成果转化,同时,还将成果转化延伸扩展到了江苏省外。

    由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缪宏与江苏常发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发农业)联合承担的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拖拉机研发及产业化,双方通过对项目的联合攻关,目前,已完成了适应不同工况的动力系统工作模式,实现了不同工作模式切换控制,成功研发了电控、力位调节提升系统,实现了苛刻环境与作业模式强耦合的自适应。同时,还针对不同地形、不同地区信号的自动驾驶系统进行适应性开发,实现了自动驾驶系统升级,优化了智能控制系统。该项目共申请专利9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申请并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

    “该智能拖拉机通过江苏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的检验后,快速实现产业化,并在黑龙江、吉林、新疆、甘肃、河北、河南、广西等地区得到应用。至今,已累计销售631台,实现销售收入近1.3亿元。”常发农业相关负责人说。

    “武进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作为区政府资助的非营利产学研服务机构,今后,还将丰富校企合作的形式,从多方面着手扩大中心服务内容,积极推进校企建立共同体,促进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设备仪器和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产学研合作的层次和效率。同时,中心将围绕地方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组织开展中小型专题对接会或专场辅导会,促进更多的新技术新成果在武进实现转移转化,更好地发挥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武进区科技局局长李婷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