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3日 星期一
甘肃定西:中药材担当脱贫产业
张文丽 杜 英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千年药乡”定西是甘肃的农业大市,也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全市7县区都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定西市漳县2013年引进甘肃佛慈制药销售有限公司,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使当地的中药材成了脱贫的产业担当。

    中药材让扶贫效益最大化

    龙头企业的引进让中药材产业成了漳县助农增收“主力军”,引导带动贫困户精准参与到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产业发展全过程,使产业扶贫的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佛慈制药扶贫车间采取中药材收购保价方式,对贫困户中药材按高于市场价格0.5元进行收购,充分调动了当地群众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

    “三年来,我们累计投入2358万元收购当地的黄芪、党参、当归等道地药材563吨,在金钟镇、马泉乡、大草滩镇等乡镇建设了8000亩规范化种植推广基地,带动贫困户超过500户,户均增收8000元。”扶贫车间负责人崔建军介绍说。

    在佛慈制药与漳县大草滩镇新联村建设的大草滩新联村中药材加工扶贫车间内,48岁的村民张喜勤正和妻子对晾晒好的中药材当归挑拣装包。“以前家里的收入就靠麦子、大豆,一年1万多,村上干部说这里不拖欠农民的工资,从建厂以来我们就来打工了。”张喜勤边干活边说,他们的工作就是中药材筛选分类和装卸,两个人一年能有3万多的工资,自家地也种上了药材,药厂包收购能卖3万多。

    得益于家门口建起的佛慈制药脱贫车间,像张喜勤一样靠着中药材种植、粗加工的就有48人,每人平均月工资有2700元。将脱贫攻坚与企业优势相融合,佛慈制药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就近务工,三年间累计发放劳务费超过110.8万元,仅粗加工劳务费就达92.8万元。

    帮技艺让扶贫产业链条化

    加强农业政策技术培训,着力解决“不会干”的问题。漳县通过“订单种植+组织培训”的方式延长中药材种植和初加工的产业链,带动农户将当归、黄芪、党参错茬种植。为鼓励农民群众种植中药材,漳县农业农村局今年发放了50吨有机肥,同时政府买单给种植户上了农业保险。现在,每亩中药材的纯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

    “每年举办5期以上,针对贫困户、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的定点培训,并为参加技能培训的贫困户配备种采设备。”据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明介绍,科技特派员实现了贫困村经常性全覆盖,由县经济作物站和农技推广中心24位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会在药材种植生产的关键环节进行现场指导。

    目前,漳县的中药材面积稳定在17万亩,2019年全县中药材产量3.52万吨,带动药农1.2万户,通过中药材产业实现脱贫的贫困户有8500多户。漳县金钟镇的5000亩当归标准化种植基地,还在2018年12月被授予“优质道地药材(当归)示范基地”称号。

    选准产业,奋力攻坚,漳县已于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发挥中药材产业资源禀赋,定西市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合力带动产业链,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形成了“人人学加工、户户种药材、县县做产业”的发展态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