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
红叶黄栌
郑学富

物种笔记

    白居易在《秋雨夜眠》中写道:“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被秋风秋雨扫落满阶的红叶就是黄栌之叶。

    黄栌,别名红叶、黄道栌等。黄栌性喜光,也耐半阴,耐寒,耐干旱瘠薄和碱性土壤,不喜水湿。黄栌生长快,根系发达,萌蘖性强,最适合在城市大型公园、天然公园、半山坡上、山地风景区内群植成林,与其他红叶或黄叶树种混交成林,效果更佳,可极大丰富园林景观的色彩,形成如诗如画的景色,所以是北方山区景点美化和城市园林绿化的首选树种。黄栌是我国重要的观赏树种,树姿婀娜,树冠似伞,有“初夏看烟,深秋赏叶”的说法。初夏,黄栌开花,多为不育花,败落得较早,留下瘦长的花梗,呈粉红色羽毛状,在枝头形成如烟似梦的景观,近看宛如缕缕轻纱,远观又似团团紫烟,有“烟树”的美称,古人以“叠翠烟罗寻旧梦”喻之;深秋,红叶似火,艳丽夺目,赏心悦目,古人有“秋胜枫叶映天红”赞之。闻名于世的北京香山红叶、济南红叶谷大多是黄栌树。

    每年深秋时节,黄栌树叶色变红,尤其是经霜之后,万山红遍,更加美丽壮观。因此,古人往往把红叶和霜联系起来。白居易《醉中对红叶》曰:“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诗人借酒消愁,明讽红叶,暗抒宦途失意、抑郁之情。刘禹锡《秋词》云:“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诗人暗用拟人手法,咏秋色以颂情操高洁。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是广为传播,向人们展现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林秋色图:夕晖晚照,红叶流丹,层林尽染,彤云彩霞,晚秋的红火热烈景象跃然纸上。宋代晏几道《临江仙·淡水三年欢意》云:“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友人将在霜打得红叶漫天飞舞之时,踏上归程。字里行间让人深切感受到离别时的深情厚意。元朝散曲家朱庭玉《天净沙·秋》云:“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霜叶以生命,表现了在萧瑟秋景中所体现出的乐观态度和旺盛的生命意志。清朝诗人颜光敏《登太华山·白云峰》说:“秋色何时来,万里霜林丹。”表达了对美丽秋色的赞美之情。

    黄栌树叶变红实则与白霜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与这个节气的气温有关。树叶随着气温的下降和夜长昼短,化学成分发生了改变。当气温迅速下降到一定程度,而且夜间的温度比白天下降很多时,尽管树叶还没有凋落,但是树的根部进入叶子中的水分大量减少,因而使叶绿素生成少而破坏多。当叶绿素被分解后,树叶里的其他色素就会显露出来,如花青素的红色、胡萝卜素的黄色就会大量显现。特别是昼夜温差增大时,有助于花青素的形成,因此树叶颜色很快就会由绿变红。树叶中贮存的糖分也会分解转变成花青素,使叶片的颜色更加艳红。另外,红叶的形成还和地形、光照有关。

    北京香山拥有黄栌树10万余株,多是清代乾隆年间栽植的,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香山地势险峻,峰峦叠嶂,漫山遍野的黄栌树犹如片片红霞,异彩纷呈。树叶随着山势的起伏、光照的疏密,所呈现的色彩绚丽多姿,或橙红如玉,或猩红似火,或桃红如酒,美不胜收。香山红叶从山上到山下逐步变红,从单棵变色到漫山红透,再到后段枝叶飘零,可谓一步一景,气象万千,被称为 “燕京八景”之一。前来观赏红叶者接踵而至,络绎不绝。金代诗人周昂有《香山》诗曰:“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1966年秋日,陈毅元帅游北京西山,见满山红叶,即景抒情,托物咏怀,写下《题西山红叶》:“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题诗红叶上,为颂革命红。革命红满天,吓死可怜虫。”这首诗寄意深远,表达了革命者的赤诚肝胆、战斗豪情,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和启迪。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