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2日 星期四
临床一线,“暖阳”护理小队在行动
本报记者 雍 黎 通讯员 曾 理

    “在这里学到的科普知识,让我对这病的治疗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等到了集中隔离点,我也能与其他病友一同分享了。”3月27日,在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感染二科病区,经过精心治疗达到出院标准的程爷爷出院时对着护士冯娜点赞。在这里,有这么一个“暖阳队”护理小组,充分发挥成员来自6个不同临床学科的优势,通过多学科护理协作(MDT)助力新冠肺炎患者治疗。

    发挥各自优势为病人排忧解难

    来自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的冯娜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情况十分熟悉,所以,当病区有患者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她便利用自己所学,为大家普及起了相关知识。冯娜说:“最初患者们对间充质干细胞这种治疗方式不了解,我就与我们血液科冯一梅医生一起做好相关科普材料,利用治疗间隙帮助大家了解这种治疗的原理和意义。”之后,冯娜还会跟进患者的治疗进程,为大家宣教相关注意事项,做好全流程照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极其重要的输液途径和方式,但对于日常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来自肿瘤科的护士,张金娥所在的新桥医院肿瘤科每年都会有上千例PICC置管病例,所以她便承担起了病区里PICC置管患者的日常护理,包括更换敷料、冲洗导管、更换正压接头、日常观察维护等。

    对于病区里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自心血管外科的护士王娟也拿出了自己的绝活,在日常护理之外,将日常照顾这类患者掌握的肢体功能锻炼法在隔离病区用了起来。通过她的悉心呵护,有的长期卧床的患者在床上能抬起腿和手舒展地活动了,还有的患者能在护士的帮助下自己完成翻身了。

    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感染二科护士长罗春梅说,护理人深度参与MDT诊疗,能够体现护理的专业价值,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也更容易实现对患者的全程管理。

    为医疗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

    来自麻醉科手术室的男护士李小龙,通过一次偶然的交谈,得知68岁的汪先生患有肾结石, 在陪同汪先生去做CT检查的路上,李小龙从解剖学的角度、肾结石的手术种类、麻醉方式、病人的手术舒适度方面给汪先生做相应的科普,以缓解他的情绪。听了李小龙的话,汪先生在隔离病区治疗期间坚持多喝水,有空就在病区走廊跳绳锻炼,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新冠肺炎的治疗。

    “快,5床、9床、22床要做心电图”,组长冯娜话音刚落,穿着厚厚防护服的护士李建林就推着心电图机器出发了,开机、消毒、连接、打印……全流程一气呵成,她又快又准地将患者心电图结果传到医生办公室。“22床陈婆婆是心房颤动伴快速性的心室反应,我已下医嘱开药,请你们给她服药……”对讲机很快传来医生的声音。陈婆婆吃了药,心慌症状很快就缓解了。

    刚转入泰康同济医院感染二科时,夏阿姨向护士刘永军求助,表示身体很不舒服。在报告医生并详细了解了夏阿姨多次转院、运动量少、饮食生活不规律的情况后,刘永军判断其不舒服的原因是胃肠道蠕动降低引起的便秘。这对于来自消化内科的刘永军来说,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病症,于是他一边为夏阿姨讲解,一边指导她做腹部按摩。在刘永军生动形象的讲解下,夏阿姨增加了每天喝水的量,饮食上也做了相应调整,特别是坚持每天腹部按摩后,便秘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

    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徐智教授介绍:“在此次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护理团队发挥了除日常护理工作以外的积极作用,为医疗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也有效提高了患者满意率和治愈率。”

京ICP备06005116